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户养百头猪年收三百万—对阳高县张园村发展规模养猪的调查
作者:薛青 赵志成 张力才 吴廷录来源:山西日报 时间:2008-06-30 09:00点击:次
张园村是阳高县大白登镇大泉山脚下一个仅有26户人家的小山村,共130口人。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小地方的一伙普通农民认准了一个理:“人活着就要吃肉,吃肉就得养殖。任尔东西南北风,不管肉价跌与升,就是要多养‘黑财神’,多会儿也没错!”因此,近年来这里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中取得了不凡成绩。据统计,随着猪肉价格的看好,2007年全村生猪饲养量达到2700多头,年底售出育肥猪2600多头,户均100头、人均20头。全村仅养猪一项年人均收入330万元,再加上利用猪粪建造沼气池后节省的燃煤、电费,人均纯收入达到2.46万多元。到今年5月底,全村生猪存栏1500多头,比去年同期增长166头。 一个自然条件并不优越的山庄窝铺,为何靠养猪能够取得如此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呢?为何他们能做出勤劳加科学致富的好文章呢? 家家多养“黑财神” 张园村地处典型的黄土丘陵区,沟壑纵横,滴水如油,自然条件很差,全村800多亩地基本上都是“天旱冒烟,下雨拉稀”的旱地、坡地,收成不好,收入极少。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增加农民收入,让全村人尽快富起来?2001年,大白登镇党委、政府带领村干部走出去取经,深入到户面对面访谈后认为:张园村要尽快摆脱贫困,必须得从实际出发,发挥该村的养猪传统优势,走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在全村大力发展规模养猪,家家多养“黑财神”。于是,他们和农民们一道仔细计算调产的经济账,靠“黑财神”来敲开致富门很快成了全村人的共识。与此同时,他们还专门从大同邀请了畜牧专家来村授课,开展技术培训。这样一来,小小的张园村当年就有许多村民购进了不少仔猪,开始逐渐形成规模化养殖雏形。 科技就是助推器 科学养猪,不断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是张村养猪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用当地猪农的话来说是“科技就是助推器”。张园村养猪业开始形成气候的五六年间,经过认真不断的实践、探索,村民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独特的养猪方法。大同市农业局的畜牧专家李顺吉实地考察后说,张园村的饲养方法很符合科学养猪的要求。目前村里饲养数以千计头猪的硬件规划得十分科学。走到村西,可以看见专门的养殖小区,成排成行的猪舍,母猪、幼猪、育成猪、种猪、哺乳母猪分别圈养,临产母猪还有专门的产房。村党支部书记张彦说,这样的猪舍通风好、光照好,十分实用。正是在饲养、管理等方面讲科学、用科学,全村生猪出栏时间比原来提早二三十天,体重平均增加20多公斤,养猪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沼气工程成气候 沼气工程是一项“富民工程”。在这里建一个10立方米的沼气池,可以满足4—5口人全年的日常生活燃料,每年每户可节约用煤1.5吨,节约照明用电200度,相当于节约了600元钱。 张园村家家户户都养猪,沼气池原料来源就不成问题了,发展沼气已经成了气候。2005年,镇党委、镇政府向上面争取扶贫资金406万元,聘请浑源县专业技术人员来村,帮助建设沼气池23座,大大改善了张园村人畜的生活方式和条件。沼气的综合运用,不仅节省了煤电钱,而且还实现了家居清洁文明化、农业生产无害化。所有这些,张园村农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更坚定了今后大力发展养猪业的信心和决心。目前,全村涌现出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1家,3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2家,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7家,5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的16家。村里百姓自豪地称“俺们村通过养猪搞起来的沼气工程成大气候啦!” 俺们都来“捞一把” 张园村的两个养猪大户,一个叫张守山,一个叫张守进。他们都靠养猪买上了汽车。全村许多农民看到他们靠养猪发了财,那些开始持观望态度的农民也心痒起来了,纷纷筹划盘算,多方筹措资金憋足劲,一试身手在养猪上“捞一把”。 看到这一切,镇党委、镇政府和村“两委”在足额发放上级下拨养猪补贴款物的基础上,及时因势利导,出台了一系列帮小户、扶大户养猪的优惠政策。该镇明确规定,凡是养猪需要搭建猪舍的,镇里免费提供场地,免费通水、通电;凡有利于养猪的事,镇里一律开绿灯。村集体为养猪户饲养优种猪提供了多半额的补给。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和办法帮助猪农种好饲料地,并联系和组织到外地购买合格的猪饲料,千方百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据张彦介绍,张园村现在户户发展养猪,农民生活过得像城里人一样,家家吃的是大米白面,户户住的是新房、看的是彩电、用的是自来水。除两户五保老人外,家家都有摩托车、洗衣机,家家都通了电话,许多人还用上了汽车和手机。 养猪业不仅使张园村村民狠狠捞了几把钱,家家走上了致富之路,而且还助推改变了村风村貌。现在,全村一度有过的赌博、酗酒、偷盗、打架等不良现象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思富、盼富、致富,千方百计学科学、用科学热。张园村村民依靠养猪致富形成了养猪小户不小,养猪大户更大的喜人势头,为山庄窝铺怎样建设富庶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树立起颇有说服力的样板。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