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疫情被称为“猪流感”只是肉价的一时横祸

疫情被称为“猪流感”只是肉价的一时横祸

作者:康大夫 编辑来源:互联网时间:2009-05-20 06:54点击:

        全国各地上周生猪收购平均价9.45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0.53%;白条肉批发平均价12.94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0.69%。

 

  肉价在中国经济数据中如此重要,直接影响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起伏。

 

  在4月食品价格指数中,跌幅最大是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其中主要是猪肉价格跌幅大。4月CPI同比下降1.5%,环比下降0.2%,在CPI计算比重中占比34%的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3%。从4月食品分类指数构成看,只有肉禽及其制品价格跌幅较大,达13.5%,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下跌28.6%,成为导致4月食品价格同比下跌的主要因素。

 

  甲型H1NI被称为“猪流感”只是肉价的一时横祸。生猪市场本身的供求因素,对判断今后走势或许更具参考价值,且甲型H1N1对肉价的特殊影响将逐渐消除。

 

  肉价波动性虽然不能与上证指数相比,但其周期性也常常让养猪户应接不暇。相信很多人对去年上半年饭馆“涉肉类”菜价的飞涨记忆犹新。山东猪网5月12日登载的一份报告显示,2007年生猪供应减少,生猪和猪肉价格持续飙升,养殖利润也涨至历史高位,国家当年用于扶持发展养猪生产的资金投入达150余亿元,甚至传言国际投行高盛都在中国养猪。

 

  但这份报告显示,今年以来生猪价格下跌30.6%,主要原因还是过剩。去年末,生猪存栏46264万头,今年初可繁殖母猪存栏达5010万头,比发改委等六部委制定的“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预案”中确定的生猪存栏41000万头、可繁殖母猪4100万头的指标高出很大一截。3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仍然达到4942万头。

 

  如此看来,参考肉价,认为中国面临通缩环境的观点不无支撑。

 

  不过,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醒:通货紧缩有不同定义,单因素论认为总体价格水平持续下降即为通货紧缩;双因素论认为总体价格水平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同时发生意味着通货紧缩;三因素论则认为还应具有经济增长持续下降的特征。

 

  如果以双因素或三因素定义看,货币供应量非但没有持续下降,前几个月增长可谓迅猛,这是央行官员多次用来反驳通货紧缩论的依据。而经济增长是否持续下降,目前下结论也显得过早。

 

  在CPI构成中,或许能找到一些积极因素。数据显示,4月家具类、汽车类和化妆品类增长率分别达到22.8%、18.5%和18.2%,远高于吃穿用等产品。这些可选消费品的高速增长,使消费结构得到改善,也说明刺激政策在促进消费上产生一定效果。如果刺激政策继续落实并促进就业,消费拉动增长的力度可逐渐增大。毕竟对多数中国居民而言,是收入的增量而非存量决定消费行为。

 

  从资金面看,前几个月过度的货币增速使很多人担心下半年或明年初可能通胀。回到肉价上看,目前猪价虽然不断下跌,粮食饲料价格却仍在较高水平。

 

  上述报告显示,猪粮价格比已由年初的9.33:1跌至目前的5.81:1,跌破6.32:1的盈亏平衡点。如果养殖亏损导致的减产行为受到消费回暖需求和市场资金烘托,猪价难免波动,而它将通过CPI带动一系列市场因素。

责任编辑: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