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四川生猪量供大于求 加工企业为何无猪可宰

四川生猪量供大于求 加工企业为何无猪可宰

作者:康大夫 编辑来源:四川日报时间:2009-05-26 11:27点击:

核心提示:
 今年一季度,四川省出栏生猪2584.31万头、存栏6114.37万头,同比增长4%、3.2%,预计6月以后,还将迎来出栏高峰。不断下挫的价格表明,生猪市场供大于求的态势已经显现。 但省内众多猪肉加工企业反馈的信息称,生猪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屠宰生产的需要,高金、四海、成都巨丰等企业每天的屠宰量只能满足生产能力的30%~40%。生猪总量供大于求,但加工企业却无猪可宰。



够档次的猪源不足

  尽管猪肉国际市场出现一定萎缩,但省内大型猪肉加工企业的出口量仍有小幅增长,不过出口结构却发生微妙变化。
 
  四海集团销售部负责人称,今年以来,猪肉产品出口量继续保持增长,但出口产品中有70%都是在集团设在东北的工厂生产的,这并非因为四川的猪品质没有东北的好,相反,香港等地的客户非常喜欢川猪,但公司在四川能收到的猪远远不够。
 
  有此困扰的并非四海一家,省内高金、长林等近10家企业都已到省外建厂找猪源,且省外的屠宰加工量已经远远大于省内。

  究其原因,四川省商务厅市场运行调节处处长计小帅分析,国际市场对猪肉制品质量安全要求非常严格,因此要求出口加工企业用于加工的生猪必须来源于已经在检验检疫部门“备案”的养猪场,而四川省生猪规模化养殖程度不高,相应经过备案的养猪场自然偏少,其提供的质量可控的生猪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加工需求。

省内生猪价格优势正在被削弱

  没有遭遇“备案”制度限制的企业也同样面临无猪可宰的困境。自贡华润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甘居华称,目前公司每天的屠宰量已经下降了70%,尽管他并没要求每头猪都来自备案养猪场。


  为了解决吃不饱的问题,省内生猪屠宰企业大量从省外购进生猪,去年购进生猪约130万头,今年1月~4月,从广元棋盘关进川的商品猪已近13万头。


  省内仍有大量的生猪,加工企业为何舍近求远?


  不少企业负责人坦言,价格是关键。近年来,尽管四川省养猪业保持了稳定较快发展,但较东北、河南、山东等地生猪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全省生猪在价格上的传统优势正在被削弱。省内饲料价格每千克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26元,外省的生猪运到省内后,加上运输成本,其价格每500克仍低于省内0.3元。所以不少加工企业宁愿不饱和生产也不愿在四川本地收猪。绵阳市长林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梓潼西山分公司负责人说,“并不是吃不饱,关键是想如何吃得更好。”


规模养殖增强抗风险能力


  加工企业无猪可宰的难题反映出四川省生猪养殖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一是全省生猪养殖规模化、良种化程度不高,全省2008年生猪规模养殖面为32%,与全国50%、福建77%的水平相比,差距明显,这无疑直接导致了生猪养殖成本偏高,档次偏低,养殖户效益也偏低的窘况,也直接削弱了与外省生猪的竞争力。


  二是生猪产业链各环节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摊机制不健全,市场动荡时,养殖与屠宰往往各自为政,并没有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共同应对风险。


  因此,四川省畜牧食品局负责人建议,解决加工企业无猪可宰的难题还得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在养殖环节推广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不仅可以解决上档次的猪源不足的问题,更能降低养殖成本,增强与省外生猪抗衡的能力。二是加工企业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从而增加抗风险的能力,这样在价格发生波动的时候也能稳定生产,保证产业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