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谁在靠占用补贴资金“肥得流油”?

谁在靠占用补贴资金“肥得流油”?

作者:胡建兵来源:中国江苏网时间:2015-03-06 13:32点击:

  本来是针对重点领域进行扶持的补贴资金,反而成为一些人眼中的“唐僧肉”,被挤占挪用、虚报冒领,该被补贴的领不到钱,不该领钱的反而肥得流油,造成“乱了市场、肥了中介、伤了财政、倒了干部、废了企业”的结局……(3月5日新华网)

  近年来,家电补贴、生猪补贴、柴油补贴等多项国家补贴涉及生产生活的多方面。各项补贴,特别是扶贫涉农资金堪称农民的“救命钱”,然而随着各类惠农资金拨付力度不断加大,这些“救命钱”却成为一些基层官员渔利的目标。厕所里面能生财,病死猪肉可圈钱,死人常领低保金,水利工程是财源……从村官到乡镇干部,从农牧部门到扶贫部门,谁都想、谁都能吃上一口。有的通过编造资料、虚报土地面积套取补贴;有的通过挤占、挪用扶贫资金用于补贴其行政运行费用;更有甚者,连已经死去多年的困难补助对象都不“放过”……河南襄城县爱卫办主任丁某竟动起了厕所的“歪心思”,他在农村改厕项目中虚报改厕数目,贪占国家补贴8万多元;湖南省涟源市商务局原局长易建红等人,四次非法套取中央预拨的“病害猪无害化处理专项补贴资金”共计248万余元;辽宁本溪市人社局干部李平等人,利用职务便利虚假办学,骗得国家普惠制培训补贴433万多元……。

  出现这样的问题,关键是扶贫涉农资金的支付、管理上存在不少漏洞。随着国家对农村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基层农业管理部门、乡镇干部和村干部手中的权力也不断增大,而相对应的监督却没有跟上,部门内部不敢监督,上级监督又流于形式。一些监督机构成了“不下轿”的“钦差大臣”,有的资金审批发放部门成了闪转腾挪的中介。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为了套取补贴,有人花钱租羊成养殖大户,有的猪倌办酒厂变身企业家,有的购买专利变成“科技能人”。在这些腐败乱象“化妆舞会”上,我们看到了贪婪、无耻,也看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无奈,更看到了依法治国的任重道远。

  政策性腐败是指在制定、执行国家有关政策过程中,借政策之名假公济私,将政策异化成谋利平台的腐败行为或腐败现象。当前在反腐高压态势下,违规性、违法性腐败的空间在缩减,而政策性腐败势头在上升,已经渗透到多个领域,尤其是涉农领域。由于这些腐败有政策作为依附,又依靠权力,更具伪装性,成了“能摆上台面的腐败”,再加上这种腐败容易形成团伙,把内部政策执行者用利益绑架起来,再通过外部人员进行实施,最后进行利益分配。正是这些原因,近年来,从媒体的报道中可以看出,通过日常监督检查发现涉农资金犯罪线索的案件微乎其微,不少案件都是多年作案,偶然因素导致案发。一旦被发现,就是“小官巨贪”大案。

  补贴本无罪,可以让成长型企业获得发展的最初动力,亦可以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可当补贴成了一种生意,当补贴让企业变得抛弃实业,不会走路,有关部门可就不能再坐视不管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早已明确“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于本来就乱象频出的补贴政策,更应及时清理了。在一些地方政府职能边界不清晰的前提下,只知道给企业输血、喂奶,不但导致企业永远长不大,更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钻尽空子。

责任编辑:龚胡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