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好猪肉卖给香港人明年起也卖内地人

好猪肉卖给香港人明年起也卖内地人

作者:佚名来源:中国兴农网时间:2015-10-10 09:21点击:


  明年3月,带着“供港生鲜”标志的食品将出现在市场上。中国的千万家庭又多了一项选择,而随着信任的逐渐建立,国人大量流向国外的消费力或许将部分回归。

  9月23日,由中国国际贸易协会国际品牌管理中心发起的“2016年度供港生鲜招标发布会”,向公众和媒体释放了这样的信号。

  国际品牌管理中心主任许京介绍,这是国内首次推出以消费者权利为导向的采购标准,全面与国际标准接轨。他特别强调,在足额保障香港市场的前提下,首批招标的200亿元供港生鲜产品将在明年投放国内市场,包括北上广深及长三角、珠三角的60万居民将首先开始享用。其产品将覆盖肉禽蛋奶、瓜果蔬菜、米面油及调味品等。

  消费者:想要更好的选择

  自从怀孕以后,音乐教师小王(化名)和家人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宝宝出生后,全家人更是以孩子为中心。现在小宝宝已经十个多月,开始接触辅食,“作为妈妈,最担心的就是在吃的东西上面”。于是,小王开始四处打听,希望能够找到一个非常放心的全方位的食材供应来源。供港生鲜的出现,“让我愿意垫起脚尖成为供港产品的忠实粉丝。”小王说。

  这样的消费者不在少数,据记者了解,很多年轻妈妈都想方设法购买进口食品,甚至从海外代购,以求给自己的孩子提供更安全更营养的食品。

  然而,即便是进口食品,最近也经常爆出令人不安的食品安全问题,包括婴儿辅食、奶粉和水果等。这让很多笃信进口食品的人一时间也感到很茫然。而即将上市的供港生鲜产品或许能给消费者一个更好的选择。

  广东江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主任张波介绍,供港食品是指经内地生产、加工、包装等程序,并经过检验合格的,通过合法途径运往香港地区,以保证香港民众基本生活需求的食品。由于其标准的严格和监管的严密,多年来从未出现过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所以供港食品已成为安全、放心食品的代名词。

  政府:走一条难走的路

  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提出“消费者有权享有更多选择”的问题。

  许京等待这一刻的到来已经有17年之久。1998年,他曾向有关领导提出让供港食品转内销的建议,但由于当时国内市场不成熟,购买力低而没有得到肯定。

  今天,中国人已经是全世界购买力最高的群体之一,而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几十年来内地供港食品安全率达到了99.999%,这在全世界都是很难得的,如果在这方面的管理经验应用到内销,可以对内地的食品安全有所帮助。”张波说,供港食品内销要求同线同标、同质同价,即同一条生产线、同一个标准、同样的质量和同等的价格。

  达到如此高的安全率,许京介绍,是因为供港食品背后有国家强大的监管体系,有目标市场的高要求倒逼企业保证食品安全,有当地良好的商业环境,还有严厉的黑名单惩罚措施。“要做到复制供港商务模式是非常困难的。”许京说。

  2015年以来,国家认监委积极组织开展了出口食品企业的内销转型调研,提出以认证为突破,综合发挥质检优势手段,实现同线同标;激活中高端市场,实现同质同价。

  为此,品牌管理中心提出,建立统一品牌识别标志,让消费者一眼便知“谁是好孩子”。而他们选用的标志是以有53年历史的“供港三趟快车”为原型的“小火车”识别符号。

  为确保“好孩子不变坏”,他们还提出复制供港监管体系,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商品采购原则。如腊肉,内地标准(不高于30ppm)明显高于供港标准(不高于200ppm),则以内地标准执行;又如大米,日本要求检测579项指标,而我国仅50项左右,供港生鲜则以日本检测标准执行。

  同时,还将启用双采信制度,即采信出口备案资质及采信HACCP(针对生产加工企业)或GAP(针对种养殖企业)。

  为实现同质同价,品牌管理中心还在采购模式、结算方式、定价等方面参照供港企业商务条款进行复制,营造良好商务环境,既保障企业获得应有利润,也保障消费者持续享受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

  企业:“让公众知道我是个好孩子”

  湖南韶山三旺实业有限公司是供港生猪大户。有一天,副总经理林劲松的妻子问他,你每天加班加点把好猪肉卖给了香港人和外国人,为什么不能把这些好东西卖给国内市场?林劲松竟一声叹息、无言以对。

  不仅是政策上还没放开,市场环境也在逼迫供港食品企业寻找出路。近几年来,由于外需不足,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经营面临严重的困难,举步维艰,急需开拓国内市场。

  同样的烦恼存在于大多数供港食品企业之中。山东鲁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禽肉水产主要出口日本、欧盟、美加、澳大利亚等。总经理刘海燕说:“这么多年,我们也一直想把安全产品供应给国内消费者,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希望做,没有做到。今天通过国际品牌中心搭建这个平台,对我们出口企业应该是一个极大的支持。这个平台的建立将会聚集更多的出口企业,将安全健康的食品提供给国内消费者。”

  内蒙古科沁万佳有限公司主营调味品和新鲜疏菜,主要出口我国香港、台湾以及美国、日本、俄罗斯、迪拜等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总经理于海龙对于供港生鲜转内销的这一天,却已经等了20年。

  “我们出口企业真正要进入国内市场的时候,没人认为你是个‘好孩子’,这也是我们很苦恼的。”于海龙说,因为品牌形象不为消费者所熟悉,所以缺乏信任;同时,很多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识还存在误区。最终导致好产品卖不上好价格,得不到消费者承认。

  于海龙认为,建立这个公共服务平台,能帮助消费者树立对食品安全的信心,能够助推和提升食品企业生产标准,能够帮助企业树立品牌,缩短和消费者接触的距离,精准地找到消费者和经销商,减少企业的成本,使企业真正能够专注去生产。

  监管:重建信任感

  为了保障“好孩子不变坏”,品牌管理中心还倡议由专家、媒体、消费者及第三方认证机构共同组成“监管委员会”,采取“双随机(人员随机、地点随机)”模式不定期通过飞行检查对企业执行同标同线的情况进行监督,并及时通过媒体公布相关结果。

  《南方周末》资深编辑、多年从事食品安全报道的蒋昕捷是这个监管委员会的发起人之一,他提出了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普通食品和供港食品标准差距很大,二者如何衔接?香港价格低是因为财政支付成本,转内销后这部分成本谁来承担?规模扩大后,能不能保证质量?

  而食品安全问题资深观察家、监管委员会联合发起人李志起则认为:“我们应该用增加供给,而不是限制需求的办法,来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要满足北京三千万、上海两千万、广州两千万人口的食品安全需求,现有监管要全部覆盖到是有难度的。

  并且,要靠监管部门解决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而社会共治、大众参与才最有可能推动实现这个目标。“作为监管委员会的发起人,我更愿意联合专家、科学家、消费者一起去做过程的监管。”李志起说。

  李志起建议,监管委员会首先要核查企业资质;要重视过程监督;要有明确的奖惩机制,建立黑名单制度;所有过程、数据和记录都按照规定保证透明和公开;积极引导和推动科学消费。只有做到这些,才有可能重新建立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感。

责任编辑:宋美丽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