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地源性饲料助力生态循环养殖

地源性饲料助力生态循环养殖

作者:王眉宇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时间:2016-04-18 10:40点击:

  在饲料圈内,地源性饲料是一个新概念,但其产生绝非偶然,它于产业发展进程中应运而生。日前,记者就地源性饲料的产生缘由、效益分析和应用推广等问题采访了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蔡辉益博士、副主任刘世杰博士、发酵工程研究室于继英博士。

   应运而生:地域性季节性经济性

  饲料行业“十三五”的发展方向包括降本增效、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资源利用等问题。我国是饲料大国,但我国的饲料资源并不充足,目前仍需要大量进口大豆、大麦、高粱等。因此,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成为饲料行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地源性饲料应运而生。

  目前地源性饲料的定义还处于商讨阶段,比较认可的描述是,地源性饲料是指经过饲料化加工处理后可规模化饲用的地方性饲料资源的总称,具有特色的营养价值、不易加工处理、流通成本高、易变质、季节性强和有一定地理范围等特点。简而言之,地源性饲料就是产地局限于某个地区,不适合长距离运输,烘干或其他处理措施会造成营养效价损失和成本增加的具有特色营养价值的农副产品。

  目前发展地源性饲料的有利条件如下:第一,生物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处理对低值农副产品进行高值化利用。第二,目前,部分区域饲料的收、储、运仍然是明显的制约因素,这无形中提高了饲料成本。因此,应充分利用当地特色的农副产品发展地源性饲料。第三,湿拌料或液体饲喂系统的普及,助推了地源性饲料的发展。第四,实现发酵设备的小型化和便捷化,兼顾经济性和实用性。地源性饲料有利于推进发酵原料直达养殖终端的跨越发展,即在养殖终端直接实现原料发酵。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里的养殖终端不是散养户,而是有组织的规模化养殖场(户)。

  地源性饲料有三个特性。第一,地域局限性强,饲料运输成为限制性因素。第二,季节性强,废弃农副产品应用困难且需要相对集中的处理,需要实现种养的有机结合。第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低值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还有助于环境保护,防止造成废弃农副产品的浪费和污染,实现环境和经济双赢。

  效益评价:节本增效安全环保

  发展地源性饲料有助于实现生态循环健康养殖,两者间的纽带是环境,在饲料产业和畜牧业转型期间,两者的核心均是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和环境保护效果最大化。

  地源性饲料的效益主要体现为:一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畜产品的质量,二是降低养殖成本和改善养殖环境。具有较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

  地源性饲料需要从收集、储运、配制、饲喂和废弃物处理全过程采用生物、营养和工程技术等实现其有效应用和推广,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通过生物发酵配套技术,可有效解决地源性饲料保质难和饲喂难的瓶颈,提高地源性饲料利用率,创新性地构建养猪场配套工程技术和生产管理系统,形成地源性饲料开发联合体,为养殖业提供一套科学的降本、增效、安全、环保、健康养殖综合解决方案,并可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

   同时,生态循环养殖从饲料、饲喂和废弃物处理采用生物、营养和工程技术中获得最佳养殖效益和环境保护效果。

  围绕地源性饲料的开发,涉及到的应用关键集成技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微生物技术;二是发酵工艺和发酵设备;三是湿拌料或液体发酵饲料的配制技术和饲喂系统的开发;四是粪便无害化处理。构建生态循环健康养殖模式需要众多技术集成并有机整合,才可有效推动地源性饲料的发展,实现多重效益。

  地源性饲料发展前景乐观,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基础研究有待完善。饲料经发酵处理后,或采用液体料饲喂模式,原料营养学指标、配方设计等科研工作有待进一步调整和补充。第二,缺乏复合型人才。地源性饲料应用需要打通发酵工程、养殖设施、饲料和肥料等之间的间隔,打造专业团队。第三,市场混乱、技术标准不统一问题凸显。需要加强行业的监督和管理,促进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第四,市场竞争激烈。地源性饲料较适合生猪、肉牛和肉羊等育肥期动物,其主要是在有地源性资源的区域进行推广,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会和传统饲料企业产生市场竞争。

  示范推广:

  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健康养殖发展模式

   在地源性饲料推动生态循环养殖发展过程中,首先需要技术体系的支撑,要充分发挥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组织和牵头作用;其次需要养殖龙头企业的介入,通过龙头企业整合资源,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这需要通过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在当地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模式。

  今年3月,针对柑橘渣、红薯秧和新鲜酒渣等地源性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四川省天兆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京鹏环宇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就地源性饲料在养殖场的应用和推广技术开始了战略合作,第一批合作示范点为北京、天津、重庆和新疆库尔勒市。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发展柑橘渣地源性饲料的案例。

  重庆派森百橙汁有限公司用近20年时间,在三峡库区建成高标准柑橘果园22万亩,专业生产非浓缩橙汁、橙油和橙蓉等产品,可年产非浓缩橙汁12万吨,并产生柑橘皮类加工副产品3万吨以上,且在每年4月~8月加工季节大量集中产出。柑橘渣过高的水分含量及较高的糖分含量使其在运输及保存过程中,容易大量的发酵腐败,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虽然烘干柑橘皮渣可实现其资源再利用,但烘干成本高,烘干所消耗的煤炭对资源与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从而降低其经济性和环保性。通过发酵进行储藏、生产生物饲料和生物肥料,生物饲料和肥料就近应用,实现地源性饲料应用和推广模式,可减少其种植或加工业面源污染。

  发酵饲料在种养循环模式中,首先是通过优选菌种和菌剂,对单一饲料、地源性饲料或混合饲料发酵,发酵饲料的生产可前置在养殖终端,饲喂含发酵饲料的猪只粪便抗生素含量低、微量元素低、氮磷低。地源性饲料应用可降低饲料成本,改善肉质,粪污制沼气也可获得较好的质量,固体发酵可成为优质有机肥,回田后可提高种植作物的抗病力和产量,提升种植效益,实现“微生物-饲料-养殖-粪便-土壤-种植”的种养健康循环。

  根据地方作物种植情况和地方粮食和食品加工业情况,大致选定、统计出可以发展地源性饲料的区域,并确定可以用于地源性饲料开发的资源种类和数量,绘制出地源性饲料资源的全国分布图,将有助于更精准地指导地源性饲料的开发和应用技术的配套。地源性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应用需要对一系列关键技术加以集成、示范和推广。

责任编辑:宋美丽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