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美国畜牧业生产模式变化趋势是:养殖场规模越来越大,数量逐年减少。随着美国畜牧业生产越来越工业化、专业化,各类畜牧养殖场的规模都在扩大而数量却在减少。1984年全美有43万个猪场,到1996年已下降到不足20万个。1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生产的生猪从20世纪80年代占美国市场的34%上升到90年代的65%,了解一下国外的经验,特别是美国生猪行业的经验,或许对我国生猪市场会有所启迪。 |
美国畜牧业生产模式变化趋势是:养殖场规模越来越大,数量逐年减少。随着美国畜牧业生产越来越工业化、专业化,各类畜牧养殖场的规模都在扩大而数量却在减少。1984年全美有43万个猪场,到1996年已下降到不足20万个。1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生产的生猪从20世纪80年代占美国市场的34%上升到90年代的65%。
美国是世界养猪生产大国,生猪存栏数和猪肉产量都仅次于我国居世界第二位。20世纪90年代,美国生猪生产连年下降,1994年生猪存栏5790万头,猪肉产量802万吨;1996年猪肉产量775万吨,比1994年下降3.3%;1998年存栏5617万头,猪肉产量进一步减至772万吨进入21世纪后,生猪存栏有所回升,2002年猪肉产量897万吨,生猪年销售额为10亿多美元,养猪行业每年为美国创造80万个左右的就业机会。
美国是世界猪肉的第三大进口国,约占世界进口猪肉市场的18%。加拿大和丹麦是美国进口猪肉的最主要来源,分别提供美国进口需求的80%和12%。近10年来,美国从加拿大进口猪肉的数量激增,主要原因是加拿大养猪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美国还从加拿大进口大量活猪,2000年以后,进口量约600万头/年。此外,美国还向墨西哥出口活猪,向中国等亚洲国家出口的活猪占美国活猪(大部分是种猪)出口量的14%。
美国CME猪肉期货产生及作用
美国为了稳定生猪生产、保护生产者利益,1966年,生猪期货在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开始交易。在30年后的1996年,生猪合约演变为瘦肉猪合约。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于1995年开始瘦肉猪期货期权合约交易。现在,瘦肉猪在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买卖最活跃的农产品合约中名列第二。
瘦肉猪是现金结算的合约,全部多头合约可以在最后交易日之后由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清算所根据全部卖空合约进行结算,以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瘦肉猪指数作为结算价。
而早在1961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就推出了冷冻猪腩合约。作为一个风险管理工具,该合约满足了猪肉食品加工商对付肉猪易变的价格和存储加工产品的价格风险的需要。这是第一个有关冷冻储存肉的期货合约。该期货的期权合约于1986年推出。该期货合约是专为帮助加工商和仓库经营商管理价格风险而设计的。像很多期货产品一样,冷冻猪腩起到了引导存货和确立期货价格的常见作用。
美国生猪期货对生猪生产、稳定发展市场均起到一定的作用。
牲畜期货为何出现较晚?
美国畜产品期货市场诞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比谷物类商品期货交易晚100多年。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期货交易的品种必须是可储存的,因为这是实现实物交割的重要保障,但畜产品并不符合这一要求。上世纪60年代后,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专家经过反复论证,于1964年大胆推出活牛(LiveCattle)期货交易,打破了期货交易品种必需是可储存的界限,使期货品种的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
此外,牲畜期货较晚才出现还有三个原因:一是科技条件的要求特别高。二是需要现代化的冷冻设备。三是要有规模化的养牛场、养猪场以及技术条件较高的屠宰加工厂。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