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三农
解读嘉宾:李昌平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三农问题专家
中国农业已进入高补贴时代
主持人: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很多三农问题,您认为这部分报告透露出哪些信息?
李昌平:我觉得总理的报告关于三农方面的标准,跟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议的调子是一致的,表述一基本上一样。
从你给我的资料来看,我觉得有几个东西,跟以前是稍微不一样的。
第一,今年三农的支出是1200亿,总的支出已经超过了7千亿。这是一个信号,中国的农业已经进入了高补贴的时代。今后再给农民的补贴,一定是两千亿、三千亿的增长。这是全世界的趋势。
第二,把发展农村的合作经济发展放到了前面。突出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已经让农民组织来主导农业产业的发展,这是为了让农民能够更多的分享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发展的收益。只有农民组织起来搞农业产业化,农民才能够有更多的收益。
第三,报告中正式把化解农村债务提到日程上面来了。这透出一个信息,要想建一个好的基层的服务型的政府,不化解农村的债务,是不可能的。这表明我们想建立一个服务型的政府。先把基层政府的包袱化解掉。要想把三农资金落实,必须要把债务弄掉。现在乡村的债务不会少于五千亿,每年支付利息就好几百亿。
第四,这次报告里面提出,要深化农村的改革,而且是综合改革。之所以要这样提,是因为这次是农村综合改革,透露出来的信息是要扩大地方的权利。长期以来,农村改革没有统筹性。现在提综合改革,是要把农村很多很复杂的关系,按照农村发展的需要来进行综合的改革。特别是要扩大县一级的权利。
第五,这次报告中提出强调,一定要守住18亿亩红线。如果仅仅只把土地的问题和粮食、口粮挂钩,不需要18亿亩,要解决中国的口粮问题,十亿亩就够了。但是问题是吃的不仅是口粮,还要吃鱼、要吃肉。所以根本的问题不在这。当石油价格在60到70美元的时候,土地、粮食和石油挂钩了,就和美元挂钩了。一部汽车一年要吃的粮食相当于很多人吃的粮食。所以,现在考虑18亿亩红线,不仅仅是考虑口粮的问题。
我们现在搞城市化、搞新农村建设,要转移几亿农民到城市里面来,不是浪费土地,是可以节约出土地。所以农民转化为市民,可以抬高红线,我们至少可以节约出两亿亩土地。按照发达国家2%、5%、8%的人均数量,节约出的土地更多,我们守住这个红线是没有问题的。另外,我们现在的存量土地还是很宽松的,开发区的土地,还有一些厂子闲置在那里,可以把厂子利用起来,盘活,存量的土地还很多。
守住18亿亩红线要废除征地制度
主持人:全国分配18亿亩,这样的话,管理起来是不是特别麻烦?
李昌平:当然了,中国要想守住18亿亩红线,有很多事情要解决。大的方面有这样几个:
第一,一定要废除征地制度,建立农转非制度。地方政府应该依法进行规划,进行土地的农转非。政府不能为了得到土地、不能为了得到财政的补偿去经营土地、抢土地。
第二,依法落实土地的所有权。现在的政策从88年开始要废除农民集体所有制。很多人不懂农民集体所有制是怎么回事,这是农民所有制,不是公有制。我们三个人是一个集体,那个土地是我们三个人所有的,我们说承包一年,就是承包一年,我们说承包一万年,也是我们的权利。把承包权扩大到50年、70年,是农民的权利,因为土地是我们集体所有的,我们要承包一万年,为什么不可以?征过去的是所有权,补的是承包权。废除了我的所有权里面的征地制度,所以一定要落实土地的所有权是农民的。落实了所有权以后,农民怎么变更、怎么登记,那是农民自己的权利。是依照产权变更登记法进行产权变更登记。
第三,政府要守法、财税体制要改革。现在的地方政府没有钱,土地是他的财政,所以你要改革财税体制,这是一连串的问题。能不能守住红线,这些问题要同时解决,才可以守住红线。
主持人:有人认为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口粮问题,不应该设红线,可以提高单位耕地的效率,包括严控一些政府乱占耕地的行为。您同意这个观点吗?
李昌平:战略资源一定要有一个红线。很多战略资源我们要设红线,不仅仅是土地。
主持人:设想一个具体的问题,比如说18亿耕地划出来以后,会在各省区分配。比如说江苏分了一亿亩,河南分了八千万亩。这样的话,再分到下面去。肯定会出现一些地方他们的地多了或者少了的问题。
李昌平:本质上是一个财税制度。18亿亩红线不错。
记者:现在中央提出来粮食安全,但是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是矛盾的。因为种粮对农民而言是没有效益的。
李昌平:粮食安全也是必要的。
记者:落实到基层就要采取强制性措施。因为农民不愿意种粮。
李昌平:粮食生产已经进入到高补贴时代。日本25%的土地是闲置,农产品65%是依赖于进口,即使是高补贴,农民也不愿意种。他的粮价高出我们10倍的价格,一样需要高补贴。
国内粮价应与国际价格接轨
记者:湖南有代表提出建议,说与其增加高补贴,还不如把粮价放开?
李昌平:怎么放开可以去讨论,但是现在的粮价一定是低了。我也主张粮价和国际上的价格接轨。特别是大米价格,比国际市场低很多。这些问题怎么选择可以进行讨论,但是粮食的价格肯定是低了。
中国农村金融改革要优先发展草根经营
记者:长沙市做了一个尝试,按照不同的等级给予不同的贷款。免抵押或者是两千的贷款,你觉得这样一个做法对于缓解农民获得资金上的难题是有帮助的吗?
李昌平:可以尝试,我觉得贫困的农民得不到贷款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金融机构不可以服务小农。有两个死结解决不了:第一,成本太高,银行给企业贷款五个亿,给农民贷款才多少?给企业贷款一个人可以管五千万,但是要给农民贷款,你要贷五千万需要多少人管理?第二,风险不好控制。贷款以后,信息不对称,一个企业有报表,企业怎么经营,这个信息是对称的。对于千家万户的小农得到贷款以后,信息不对称,成本高、管理难。有抵押中国金融也不会给小农贷款。这样就需要有草根金融组织,比如说村子里建养老基金会。有了这样一个草根金融的老年基金会,服务千家万户的小农。他从银行贷,再贷给小农。信息是对称的,成本也低。我服务于我的千家万户,是一个社区里面的,信息也是对称的,成本也是低的。所以,现在中国农村金融的改革要优先发展草根经营,通过贴息贷款给草根金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