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改委首次启动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并且宣布全国生猪生产出现过剩苗头,未来可能进一步加剧,媒体报道,有一些地方,市场上甚至出现一棵白菜的价格等于一斤猪肉的价格这样的情况。猪肉价格为什么总是走不出大起大落的怪圈?如何才能让猪肉价格更加趋于稳定?央视经济频道与著名财经评论员向松祚和张鸿共同评论。
张鸿:垄断吃了生猪产业中间利润
猪肉大幅下跌受伤最狠的是那些养猪的农户。江苏有一个农户养了17头猪,亏了4万多块钱。重庆现在是3块9一斤,号称是全国最低价。
猪肉生产和销售当中的环节存在垄断。比如广东生猪的价格从9块多钱,跌到了5块多钱,但是它的肉价是13块钱左右,一直没有跌。新华社记者在湖南算了一笔账,当猪肉价格在13块钱高点的时候,中间环节在每头猪上能挣250块钱,当它下跌到年底10块多钱一斤的时候,中间环节在每头猪上能够挣350块钱。中间环节是两头通吃,养猪多了压价,当养猪的少了,消费者这边价格就提上来了,他是两头通吃,东方不败。
向松祚:三特点导致肉价大起大落
生猪生产自身有三个特点。一是季节性强,一头猪长大,长的也就三季度,三个季度以后,如果你再不去出售,变老了,价格就会吃亏。二是中国养殖户很分散的,中间要经过猪贩子、定点的收购点、定点屠宰场、猪肉批发商、超市,有五六个环节,信息传递不及时。第三个大的特点,就是很难储藏。这三个特点决定了猪肉的价格会大起大落。
刘玉满:政府要把信息及时传给生产者(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要让生猪产业健康发展,政府应把市场信息及时地传给生产者,从长远看,应发展适度的生猪规模养殖,公司加农户,把它变成大养殖场,变成工业化的生产。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