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回落“套牢”养猪户
连日来,记者在养猪大县宜丰县、上高县采访时了解到,在当前猪市低迷时,一些养猪户因生猪价格严重下跌,被深度“套牢”:一方面是市场价格看跌,养猪户舍不得卖猪;一方面是猪越大,养殖成本越高。
“惜售”、“硬扛”、“等待”……在采访中,养猪户们不止一次地向记者重复着这样的字眼,希望能挺过这场猪市危机。上高县牧业合作社理事长郑金才认为,在当前生猪价格不断下跌的情形下“惜售”,是一种极不成熟的表现。
这位养猪专业户介绍说,110至130公斤的生猪,每长1公斤肉需要3.4公斤饲料;130至160公斤的生猪,长1公斤肉需要4.3公斤饲料;如果按猪饲料每公斤2.6元计算,4.3公斤饲料的成本就是11块多钱,以目前生猪9.8元/公斤的市场行情,猪养得越大只会亏得更多。
郑金才建议说,行情不好时,生猪长大了,该出手时就出手,千万别惜售,因为从成本上来看根本不划算,只会出现成本与售价“严重倒挂”,亏得更多。
说起造成这轮猪价下跌的原因,郑金才认为,一是与养猪行业周期性调整有关;二是大家一哄而上养猪,生猪产能已过剩;三是国际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
踩准行情节拍应对危机
面对猪价持续下跌,该如何应对呢?
宜丰县新庄镇天德绿色生猪生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姚荣光认为,应在降低成本、加强管理上下工夫。他说,养猪户依托合作社统一购买饲料、兽药,每头猪可节省50元的成本,统一销售又能比市场价高一些。
多争取订单和开拓市场也是有效的应对办法。在生猪价格大幅度下跌前,天德绿色生猪生产专业合作社争取到江西国鸿集团3万头生猪的订单。为开拓市场,这家合作社于今年4月在上海设立了办事处,已经售出700头生猪,成功打入上海市场。
猪价下跌,越来越多的养猪户选择了加入合作社“避险”。记者从上高县牧业合作社获悉,今年加入该合作社的养猪户已新增62户,达460户,目前仍在增加。
“我们当前只淘汰老母猪,不允许大批量卖母猪,同时鼓励有条件的社员购进新母猪,为下一轮价格回暖作准备。”郑金才对记者说。这些年,上高县牧业合作社形成了一条应对市场波动的经验:行情好时少进母猪,多养大猪;行情不好时淘汰老母猪,鼓励购进新母猪,为以后赚钱作准备。
据介绍,一头50公斤的新母猪,4个月之后才能配种,怀孕4个月,产下的仔猪长至120公斤出栏约需5个月,这样一个小周期就是13个月时间。“所以,从事养猪行业至少应有13个月的超前眼光,那种一哄而上的养猪户肯定要吃亏。”郑金才说。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养猪户们在市场信息方面表现出两种倾向,一是对市场价格十分敏感,生猪价格哪怕是5分钱的波动他们都能敏锐感知。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对宏观市场信息的分析,他们没有意识到,价格涨了,行情好了,全国养猪的人都会增多,潜在的市场风险会因此增加。对此,有人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建立相关预警机制,及时地提供全面、有前瞻性的信息分析。
回归理性需要一个过程
生猪价格高时,人们一哄而上养猪;生猪价格低时,一些养猪户亏得血本无归。养猪业能走出这样的“怪圈”么?
面对记者提出的同一个问题,宜丰县姚荣光及上高县郑金才、王豆林等养猪大户都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人都有养猪和不养猪的权利,只要养猪有利可图,一旦猪市行情转好时,就又会出现一哄而上养猪的热潮。
“专业与非专业的养猪户,大量的资金涌入养猪行业,会给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隐患。”上高县畜牧水产局党组书记聂自根说。他认为,养猪门槛低,又有国家出台的扶持政策措施,大家一哄而上是正常的,但一些非专业的散户占用了养猪行业的大量资源,而且对环境的污染等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一位专家认为,政府在养猪行业方面可供调控的手段较为有限,只有在养猪场批地、环保等方面才有约束力。
聂自根对记者说,经历这次规模空前的价格波动,希望养猪行业能够尽快变得成熟,回归理性,但这需要一个过程。
养猪大户王豆林认为,养猪行业是高风险行业,养猪户的心态一定要稳,要敢于面对市场。只有充分认识了养猪行业的市场规律,提升了驾驭市场、抗击风险的能力,才可能避免出现一哄而上、“为猪疯狂”的局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