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放心肉”工程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强乡镇屠宰场硬件设施、设备改造,改善乡镇生猪定点屠宰工作条件和环境;二是实施生猪活体和冻猪肉储备,提高市场调控能力,稳定物价,保障猪肉供应;三是开展定点屠宰场病害猪无害化处理,保证上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
近日记者从商务部门了解到,以上三方面的工作均在扎实、有效地进行中,“放心肉”工程正向纵深推进。
8家乡镇屠宰场完成改造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北海市将筹集资金136万元,改造10家乡镇屠宰场。
“改造乡镇屠宰场的工作,我们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着手实施。”市商务局市场运行科科长张钦庆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已有8家乡镇屠宰场完成改造,将于4月进行验收;另有2家屠宰场5月开始改造,计划于11月完成。
改造乡镇屠宰场,是进一步推进“放心肉”工程的有效举措。据了解,在改造之前,大部分乡镇屠宰场以手工屠宰为主,环境较差,污水横流,生猪直接在地面屠宰,容易造成交叉感染,而且乡镇屠宰场普遍没有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存在很大的卫生安全隐患。
对乡镇屠宰场的改造,就是完善乡镇屠宰场的硬件设施,使屠宰实现机械化,达到“三不落地”(即胴体、头蹄、内脏不落地)、“四不带”(即不带血污、不带毛污、不带污物、不带有害腺体)的卫生标准,同时配备无害化处理及排污设施,确保生猪产品在整个加工和配送过程中不受污染。
据介绍,改造一家乡镇屠宰场,大约需要资金12万元左右。商务部门经过努力,已争取到自治区财政支持50万元。与此同时,商务部门积极引导相关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筹得改造资金86万元,保证了改造工作有序、顺利地推进。目前,北海市乡镇屠宰场的改造工作处于全区的前列,乡镇屠宰场的状况已有很大改善,“放心肉”工程得到了有力保证。
今后,北海市将逐步完成所有乡镇屠宰场的改造工作,其中今年争取所有的乡镇屠宰场达到半机械化以上。
储备制度已经确立
为提高市场调控能力,稳定物价,保障猪肉供应,“放心肉”工程内容之一便是实施生猪活体和冻猪肉储备。
“生猪活体和冻猪肉储备,是应急供应预案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张钦庆说,为了应对自然灾害、大规模停水停电、交通运输中断等突发性事件,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要求,今年北海市的任务是筹集资金1116万元,储备生猪活体400吨、冻猪肉100吨。
这项工作从去年年底就开始实施。目前,北海市已与4家企业签订了储备合同,其中3家企业承担储备生猪活体的任务,一家企业承担储备冻猪肉的任务。根据合同,企业必须保持储备一定数量的生猪或冻猪肉。
这一制度的实施保证了北海市猪肉市场供应与价格的稳定。据了解,北海市每公斤猪肉要比周边城市便宜0.6至0.8元钱。
“储备生猪活体半年更换一次,储备冻猪肉4个月更换一次。”张钦庆说,由于北海人不接受冻肉,储备的冻猪肉在轮库时只能销往外地,导致成本增加,有时候会造成储备企业的亏损,这成了限制冻猪肉储备制度推行的一个“瓶颈”问题。而设立相应的“民生基金”,对相关企业进行补贴,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防止病害产品流入市场
为加强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监督管理,防止病害生猪产品流入市场,保证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2008年商务部、财政部联合公布了《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办法》规定,国家对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病害猪实行无害化处理制度,国家财政对病害猪损失和无害化处理费用予以补贴。
根据《办法》,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包括三种情况:屠宰前确认为国家规定的病害活猪、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生猪;屠宰过程中经检疫或肉品品质检验确认为不可食用的生猪产品;国家规定的其他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生猪及生猪产品。
自2008年起,北海市开始对病害猪或病害肉进行无害化处理。
记者了解到,对于病害猪的损失和无害化处理的费用,猪主与屠宰场均可得到一定的财政贴补。据统计,去年北海市共争取自治区支持的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资金133万元,焚烧处理了1932头病害猪、1760公斤病害肉,有效防止了病害猪产品流入市场。
今年,北海市将加强这方面工作,继续强化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监督管理,积极争取自治区商务厅、财政厅的支持,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肉”。
责任编辑:刘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