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问题是制约传统畜牧业的一道不可逾越的坎,如何解决养殖业污染与新农村建设的矛盾?毋庸置疑,转变养殖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广资源节约、生态循环的清洁化养殖技术,是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必由之路。
把畜牧业和工业发展统筹起来,传统“包袱”就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巨大财富。现代畜牧业水平显著提升了,县域经济自然提速增效,双增升位的目标也会如期实现。
优化升级提高畜牧业“五化”水平
大地回春,万象更新。蓝天白云下,黑山县无梁殿镇大崔村养猪场,一排排整齐的生态猪舍宽敞明亮、干爽清凉,没有异味、不见污水。不只大崔村的近3万头猪,锦州市约8000万头(只)畜禽都生活在这样的畜牧小区里,而且大部分小区从点灯、烧火到取暖,基本都用清洁的沼气能源,实现了生态环保养殖。
在黑山、北镇、凌海、义县等县(市)掀起生态环保养殖的同时,北镇尹家熏鸡集团有限公司加工车间里,工人们紧张忙碌,屠宰分割生产线上日均实现加工肉鸡近8万只。尹家集团公司不是个例,以黑山县的辽宁绿源肉业有限公司、北镇市的辽宁金实集团、宏伟集团等为代表的“龙头带基地”发展模式,已使锦州市形成了生猪、肉牛、肉羊、奶牛和肉鸡五大畜牧产业园区和产业链,到2009年末,全市肉蛋奶产量位居全省第二。
为进一步探求科学的畜牧业发展新模式,锦州市逐年加快转变畜禽饲养方式和畜牧业增长方式,通过优化升级提升畜牧产业的“五化”发展水平,扎实推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使现代畜牧经济迅速成为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五化”是指产业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品牌化和养殖生态化。
“一县一业”推进产业布局区域化
思路决定出路,技术改变方向。从2005年底锦州市动物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开始大力倡导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截至2010年,全市规模化养殖已经达到60%以上。从散养到圈养再到标准化小区养殖,“一县一业”、科技兴牧像杠杆一样撬起了农民的养殖热情。
锦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标准化养殖小区引领畜禽饲养方式不断向集约化、标准化、工厂化方向发展,2010年全市将继续加大规模养殖,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300个,使其成为今后发展畜牧业的重点。
优质安全畜产品推进生产标准化
锦州市依托规模养殖小区和专业合作组织两个载体,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
全市畜牧小区建设标准高、数量多,2009年全市投资6.8亿元,新建完成573个,超额完成省任务指标126个,排名全省前列。全市畜牧业深加工规模企业新、扩、改建19家,投入4.1亿元,形成生产能力后预计可增加产值45亿元。投资18亿元的辉山乳业落户义县,投资4亿元的雨润生猪屠宰厂在黑山县建设,北镇尹家熏鸡集团公司投资近亿元扩建新厂,凌海九股河饲料有限公司建成了饲料厂,为现代畜牧业注入了活力。
龙头企业和畜牧业合作社推进经营产业化
锦州市把提高畜牧业产业化作为现代畜牧业建设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肉牛、肉羊、蛋鸡等主要畜禽品种,积极推动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打造“一乡一品”、“一县一业”。 2009年,全市有313家畜牧业农民合作社登记注册,基本覆盖了猪、鸡、牛、羊等主导产业,带动农户5万余户,为广大养殖户带来了丰硕的效益。
提高市场竞争力推进畜产品品牌化
锦州市从2007年开始,以规模大、开发能力强、经营机制灵活的大型种业集团为基础,以高校与科研院所技术力量为依托,以基层畜牧推广机构为纽带,积极开展生猪品种改良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
2009年,北镇、黑山、义县、凌海4个县(市)均被列为全国生猪品种改良补贴大县(市),特别是辽育白牛作为一种肉牛新品种已通过农业部鉴定。在我省“一县一品”建设县(市)中,黑山县被列为肉牛、蛋鸡优势产业建设重点县、北镇市为肉鸡产业建设重点市、凌海市为生猪产业建设重点市、义县为奶牛产业建设重点县。
环保饲养技术推进养殖生态化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一种安全、经济、实用的养殖模式,能有效减少动物疫病、增加效益、实现节能减排,从根本上解决了粪便处理和环保难题,真正是“零排放”和生态环保养殖。 2007年起锦州市引入推广该项技术,通过两年多成功实践,技术日趋成熟和完善,据测算,每头猪平均日增重800克以上,可提前10天至15天出栏,每出栏一头育肥猪可收增100元以上。今年全市将在已建6万平方米生猪发酵床的基础之上,再建生猪发酵床10万平方米,养殖生猪12万头,仅此一项可为农民增收千万元以上。
责任编辑:康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