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管理怎样才算更好?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致力于更多制度性的管理,要求更加规范的时候,山东的六和集团却似乎正在反其道而行之。与其他企业强调制度约束不同,六和的管理模式是一种更加宽松自由,更具有人性化,更亲切的管理,更注重以文化对员工进行“牵引”。
在企业界,六和知名度并不高,但在畜牧行业六和却是大名鼎鼎。当东方希望、新希望将资金和精力转移到铝电、金融、乳业等投资时,一些区域性的民营饲料公司乘机迅猛成长。其中最大的黑马即六和集团,连续多年以40%~50%的速度成长。目前,其年销售饲料达300多万吨,年产禽肉达到50万吨,并成为“中国最大的鸡肉供应商、世界最大的鸭肉供应商”,年销售额已超过100亿元,是青岛市首家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的民营企业,也是国内成长速度最快的畜牧业企业。
长期以来,中国的畜牧业一直竞争激烈、利润微薄。而六和却通过在区域市场采取贴近终端、服务营销、微利经营的策略,快速做大。此外,其更是结合国外创新的农业理念和本土实际,创出了对行业有巨大影响的“六和模式”:由饲料制造企业向农牧服务型企业转型,深入到育种、饲养、屠宰、加工等产业链各个环节中去,在综合服务中创造效益。
正是由于六和独特的管理方式和快速的发展速度,吸引了来自刘永好旗下的新希望对六和的入股。而在控股之后,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也从不提“兼并”、“整合”的字眼,而是说“合作”、“相互信任”,充分尊重六和原有的管理层和企业文化。可以说,在中国的大企业里,六和的管理模式绝对是独具一格的,宽容而简单,几乎不注重任何形式。
惊人的精简
作为一个销售规模达100亿元,旗下拥有100多个工厂的大型集团,六和集团总部办公人员居然只有区区50人,其办公区就在一栋普通的办公楼中的一层,甚至比不上许多中小型企业。
而在下属企业,其人员的精简也完全可用惊人来形容。
以六和鲁中片区为例。片区管理着6个下属公司,11个独立的车间,年销售饲料90多万吨,销售收入高达17亿元,但整个片区总部的管理人员却只有6个人:一个总经理,一个财务总监,一个营销总监,一个行政总监,以及一个原料品管专员,一个生产专员。其办公地点就在下属的潍坊六和公司里边的一排平房之内。
在片区下属的潍坊公司,其管理机构也同样精简。整个公司所有的管理人员几乎就集中在一个2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总共就10来个人。包括几名财务、几名销管、一名生产负责人、品质原料负责人、和几名维修部员工。
一个相当有意思的管理细节是,在公司里甚至没有设一名主持大局的总经理。
尽管人员少,但企业运转依然很流畅。这得益于六和一直实行的模糊边界式的管理。
六和的管理是相当强调专业性的。作为片区总经理的孙承博完全可以不懂得厂区里的设备,“因为术业有专攻,这些交给那些专门的人才就足够了。”
但对那些非专业性(非常规)工作,六和则更强调一种模糊边界式的管理。比如饲料公司的销管,主要职责是销售开票业务,同时还接受用户的投诉、市场信息的反馈,同时还分管整个公司和片区的日常行政事务,行使着办公室的部分职责。
因为是模糊边界的做法,因此员工间的职责不会划分得非常清晰,对那些工作职责模糊的地区,就需要员工用工作主动性去弥补了。六和非常强调相互间的协同补位,同事之间的关系都相当融洽。“没有人盯人,人防人的气氛,大家在一起就是来做事。”
六和的文化是相当宽厚宽容的,一再强调的是要打破官本位,淡化权本位。由于没有设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部门,自然公司内部的争斗也就少。
少规章制度
除了机构精简之外,与大多数企业相比,六和在管理上有许多看似不合情理的地方。六和集团企划部梁海霞说道:“许多企业来学习时总问我们,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管理规章制度?给我们拿回去学一学。每次我们都只能抱歉说,好像我们没有什么特别好的规章制度。”的确,任何人来到六和,都能感觉到其规章制度实在是少得可怜。
虽没有制度的约束,但六和的员工却是异常积极。六和下属的业务员为了推广饲料,甚至可以走村串户去营销,与农户形成一种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六和肉食高级营销专员张国刚表示,对于业务员六和基本采取放开式的管理,并没有什么强制性的要求。“基本靠业务员的自觉。我们没有上下班打卡制度,没有硬性规定每天要拜访多少用户,对于拜访表格、串户调查表,更是从来不检查。”
之所以这样做,据说是因为考虑到人的本性。“人家来六和本来就是来赚钱的,而这里收入的多少完全是由其业务量的大小决定,因此还是发挥各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好。”
“当然也会出现有人比较懒的情况,但总体而言利大于弊。”张国刚表示。
虽然张国刚描述的六和“粗放式管理”,与企业界奉行的“精细化管理”大相径庭。但六和鲁中片区总经理孙承博表示,六和的企业文化本就对所谓的严格管理不以为然,认为许多企业已堕入误区,“过多把管理用在了管理上”,而这样的管理,反而会大大增加人员的管理费用,造成了机构的臃肿浪费,提高了生产的成本。
六和最大的管理特点是宽容,不注重任何形式。即便是一名总经理不懂生产设备也不用担心被人诟病。另一个管理特点就是少规章制度,其思路就是尽可能地减少监督的环节,精简人员,大大降低管理费用支出、降低成本,增加产品的竞争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