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逝去的2001年,是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最关键的一年,全方位优化结构,推动了我国农业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走上了以提高素质和效益、增强竞争力为中心的发展轨道,带动和加快了农业经营体制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新世纪的第一年,我国农业加大了种植业的结构调整力度,优质专用产品明显增加。据农业部预计,全国优质专用冬小麦面积8700多万亩,比上年扩大1200多万亩,优质小麦品种的快速发展和商品率的提高,逐步替代了部分进口。东北玉米含水量下降了10到15个百分点,明显提高了品质,形成了饲用、食用、加工专用玉米共同发展的格局。“双低”油菜籽面积7000万亩,比上年增加1000多万亩,已占油菜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蔬菜、水果、蚕桑、茶叶、花卉、中药材等园艺产品,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亮点和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预计全年肉、蛋、奶产量将分别达到6309万吨、2288万吨、1029万吨。奶业发展尤为突出,预计产奶量比上年增加12%。据有关部门预计,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将达30%,仅此一项,农民就可人均增收30元左右。同时,我国健全了有关畜牧业的法规及质量标准体系,加强了对“瘦肉精”等药物残留的监控。
我国渔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增长。预计全年总产量可达4370万吨,渔业产值有望突破 ?亿元(现行价)。水产品作为我国主要的出口农产品之一仍然保持了较强的增长态势,美国、韩国、欧盟和香港地区形成了我国水产品出口的新市场。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一大批龙头企业发展起来,通过“企业+农户”的模式实施产业化经营,把企业与养殖户按利益分配机制联系起来。目前,全国共有规模较大、专业化程度较高、运行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4万个左右,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6万多个,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51家。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5900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25%,平均每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增收900元。“订单农业”开始成为产销衔接的重要形式。据初步统计,全年各种类型的订单农业面积达2.8亿亩,比上年增加8000万亩。
我国农村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各地重视农业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在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同时,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组织劳务输出,形成了多元化的农民增收渠道。去年预计有7800多万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比上年增加5%。乡镇企业克服市场需求不足等困难,就业人数与上年持平,现有1.28亿劳动力在乡镇企业就业。由于农民增收渠道拓宽,养殖业、乡镇企业合进城打工的工资性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出现了恢复性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全年增幅预计在4%以上。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