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猪价行情短信  猪e周刊  VIP专区
首页 | 技术 | 财经 | 商城 | 种猪 | 仔猪 | 兽药 | 饲料 | 器械设备 | 招聘求职 | 康大夫 | 猪猪问答 | 猪猪报价 | 猪猪论坛 | 猪友圈 | 博客 | 百科 | 导航
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养猪新闻 > 行业点评 >

我国养猪业形势与可持续发展(二)

时间:2008-06-10 来源: 作者: 点击: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近十多年来,由于环境污染、疫情严重、相关标准(兽药、饲料和食品)不健全、检测手段和设备落后、监管不严以及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经济利益驱动等主客观原因,畜产品安全已成为危及人民健康和畜牧业生存、影响出口创汇的严重问题。据全国畜禽疫病普查,我国共有各类畜禽疫病上百种,70年代以来,新增畜禽疫病就达37种,每年造成数以百万计的猪、牛、羊、鸡病死,直接经济损失达上百亿元;除疫病外,各类药物、化学物质、重金属、生物激素残留和污染对畜产品卫生质量的危害也日益加重 。我国的养猪生产不能以牺牲环境与资源求发展,而必须走与环境友好、资源合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加强粪污处理利用 推进生态猪场建设   无论集约化或小规模养猪生产,由于粪污处理不当导致的环境污染,不仅直接影响周围环境和本场猪群的生产力和健康,而且间接影响产品品质、生产成本和效益,成为制约养猪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最近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局长令,并通过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技术规范》,这些文件从思路到具体条文和配套技术,都体现了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减量化。《规范》对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做了具体规定,如合理选择建场场址、合理规划和绿化场地、合理布局猪舍建筑等;提倡干清粪工艺;给排水设计必须做到雨水与污水分流;合理配合饲粮(如理想蛋白质体系、合理使用添加剂等)、加强卫生防疫、粪污和病死畜处理的原则等,本文不再详述。

   无害化。猪场固体粪污和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各地均有成功范例,各种报刊杂志也有大量研究和实例报道,与上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配套的《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的配套处理技术》中也提供了各种畜禽场污染物排放量和浓度、常用处理工艺及设计参数,本文不再赘述。应强调的是,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各场气候条件、自然和经济条件不同,必须因地制宜并考虑利用方向来选择处理工艺和设备,不可照搬套用,还须注意防止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资源化。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猪场粪便、污水进入无机环境(土壤),被分解者(微生物等)转化为可给态养分和土壤肥力,供生产者(绿色植物)利用并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产品,这虽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最简单形式,却足以说明粪污是极其宝贵的资源,但如果不进行处理或处理不当则会成为污染源,如果仅为防止污染而将其处理到达标并排放,不仅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必然会加大处理投资和能耗,因此,必须根据资源化利用方向来决定处理工艺和方法,以减少处理投资和能耗,如本场无多级利用条件时,可处理后作活性有机肥或做有机无机复合肥及液肥销售,效益可观;有条件的场可酌情做沼气、种植桑菜果、养鱼、养蚯蚓蝇蛆、蘑菇等,实现资源化多级利用和转化,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并可进一步争取做到污染物的零排放,实现清洁生产,改善养猪环境,提高猪群生产力和健康水平,保障产品品质,这是作为低效益行业的养猪场走生态猪场建设的必由之路。

  强化食品安全 改善产品品质 迎接入世挑战   在加入WTO后,我国养猪业因产品品质问题而面临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也将决定每个生产场的兴衰存亡。我国已经颁布或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畜产品质量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饲料原料标准》、《饲料卫生标准》、《饲料添加剂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及动物源食品中残留物质监控计划》、《动物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量》、《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技术规范》、《动物防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尽管有的法规和标准还有待修订、完善并与国际接轨,但解决产品品质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严格贯彻实施这些现行的法规和标准。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检验、检疫监管体制,加大监管力度 国家应建立专门的权威的动物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消除职能部门交叉、条条块块扯皮、地方或部门保护主义等现象,统一制定监管、执法内容和制度;制定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采样、检验、检疫的统一方法,由环保、食品、饲料及添加剂、兽医兽药等部门具体实施,同时,应配备和完善各级检验、检疫部门的仪器设备,培训相关技术人员;加强法制建设,实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加大对违规产品和营私舞弊的惩治力度。   推广生态猪场建设,加强猪场饲养管理、环境治理和卫生防疫 ①生产企业应从生产场地环境、生产过程等环节上减少和防止应激及疫病直接影响产品品质,同时也就减少了因预防和治疗用药间接造成产品质量下降的机会;②严把饲料原料关,改变"一看二闻三摸"的饲料检测方式,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自己的检测设施,无条件者应抽样送检;③保护和开发利用我国优良地方猪种,提高商品肉猪猪肉品质。

   加强对加工包装、储运及销售的管理,严打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活动

   合理进行猪场建设和改造 改善猪场环境

  猪场环境的改善已是势在必行。猪场环境取决于生产工艺、场址选择、场地规划布局、猪舍建筑设计、饲养管理设备选型配套、粪便污水处理和利用、兽医卫生防疫等,不仅对猪群生产力、健康和产品品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也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影响,必须因地制宜、考虑建筑设备投资和能源消耗,从以上各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采用合理生产工艺。猪场生产工艺包括猪群组成和周转方式、饲养方式、饲养密度、清粪方式、饮水方式、饲喂方式等,生产工艺的确定除考虑畜牧兽医技术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外,还应有利于防疫和环境改善,如采用"全进全出"的转群制度和相应的猪舍建筑或专业场设置;采用"干清粪"方式和相应的设备等。   改善场区环境。新建场场地应与居民点、工厂、其他牧场、交通干线保持一定的卫生间距;场地规划应区分为场前区(生活、行政、生产附属用房)、生产区(各种猪舍)和隔离区(病猪隔离舍、粪便污水及病死猪处理设施等);场内道路应净、污分设;应规划出隔离、防风、行道、遮阳等绿化地;猪舍布置应考虑防疫、生产联系,并保持适当间距,采用"多点式"专业场工艺时,各分场应相距3km以上;设置消毒、淋浴、更衣、种猪展示、外销猪装运等设施。

   猪舍环境调控。舍内环境调控应遵循既要保障猪群生产和健康的基本要求,又尽量减少建筑、设备投资和能耗的原则。其一是要通过改善场区环境和加强饲养管理来改善舍内环境,不应单纯依靠猪舍建筑和通风、供暖、降温等环境调控设备;其二是充分考虑猪的适应能力并给以适当的锻炼,不要盲目追求环境参数标准而把猪养成"温室花朵";三是尽量利用自然环境的有利因素和时段(如春秋季节、夏季夜晚的温度和冬季白天的太阳辐射等),实行自然和人工设备调控相结合;其四是尽量进行猪体周围局部环境的调控和供暖、降温、通风、排污的综合调控,如采用有管道正压机械通风,既可实现空气加热、降温、除尘、消毒等处理,并将处理过的空气送至猪体周围,潮湿、污浊空气自然被"挤"出舍外,又克服了负压通风存在的冬季进风端冷、出风端空气污浊,通风必须关窗不能利用自然有利条件等弊端,还可大大降低分别设通风、供暖、降温等设备的投资和能耗。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注册会员
图片新闻
今日热帖
热门文章  
热门日志  
推荐商品  
猪猪问答  
关于猪e网 - 广告宣传 - 意见与投诉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本网招聘 - 网址导航
©版权所有 2009-2010 中国猪网 - 猪e网 - 猪易网
业务联系: (010)82921526 82920653
京ICP证090350号 电信业务审批[2009]字第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