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专访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王智才
母猪补栏增快 规模饲养扩大 生猪生产恢复起步
生猪生产出现积极变化
为恢复和发展生猪生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实行母猪饲养补贴、公猪良种补贴、原良种猪场建设、养猪调出大县奖励、蓝耳病疫苗补贴、扶持生猪规模养殖、生猪政策性保险等。这些政策近期将相继落实到位。随着扶持政策的逐步落实和市场价格拉动,生猪生产开始出现一些积极变化,母猪补栏数量增加,规模饲养加快发展,生猪生产正处在恢复起步阶段。
据农业部调查数据显示,一是能繁母猪存栏开始回升。7月份,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长2.1%在存栏结构中的比例占9.6%,已处于正常范围,这表明生猪后续生产能力有所增强。二是规模饲养发展加快。7月份规模场生猪存栏同比增加7.3%。三是工业饲料销量上升。6月份猪工业饲料销售量同比增长6%,其中母猪料增长5.6%,仔猪料同比增长了13.5%。四是生猪疫病防控力度加大。7月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数和死亡数分别比6月份下降51%、36%。从疫苗供应情况看,截至8月15日,全国共生产蓝耳病疫苗2.1亿毫升,8月底疫苗供应量进一步增加,生猪免疫密度可逐步提高,对控制疫情将发挥重要作用。
从猪群结构和补栏情况分析,短期内生猪供给仍然偏紧,但状况正逐步好转。按照生猪繁育饲养规律,从母猪选留到生猪出栏大约需要1年多的时间,目前能繁母猪同比、环比均开始增加,这是生猪恢复生产的基础和标志。随着母猪补贴和保险政策的落实,母猪选留增速还将加快。
鼓励农户科学养殖、规模养殖
缺少生产资金、基层防疫体系薄弱、发展规模饲养制约因素较多等问题成为当前生猪生产面临的突出矛盾。农业部将立足当前实际,在积极引导散养户扩大生产的同时,大力扶持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保证市场供应。今后一段时期,要认真落实政策,加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力度,积极推进生猪规模场和养殖小区的标准化改造,促进优质高效安全饲料生产,建立健全生猪生产预警机制。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