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行情一直是本网关注的热点,生猪价格的变化绝对不仅仅是微观与区域性的问题,更多反映了生猪产业链的秩序混乱与利益连接机制不稳定的深层问题。10月11日在中国种猪信息网召开了市场行情座谈会后,今天我们进一步采访了产业化与供应链研究专家卢凤君教授。
记者:卢教授您好,最近养猪业遇到了市场波动,生猪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下降,请问,您对此有何见解?
卢:生猪市场波动是正常现象,站在产业链的高度看,我国生猪消费数量非常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养猪数量增加,势必造成目前生猪供应的过剩,虽然没有经过仔细的调查了解,但从去年的仔猪价格与母猪补栏情况分析,生猪供给至少增加了10%。另外,也有食品安全等问题影响了猪肉的消费,但是这个因素是短期的,很快就会过去。
记者:生猪出栏增加与猪链球菌病的影响是造成目前生猪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目前,也有很多反映是关于屠宰企业故意压价的。不知道您是否了解有关情况。
卢:这个问题很多记者问过我。不说具体哪家屠宰企业,也不说这样的行为是否合理,因为生猪产业链没有牢固的合作机制,供求双方几乎是独立关系,同时供应方70%以上是散户,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在今天这样的市场情况下,收购企业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将市场风险转移到了农户的身上。在市场上是不讲情面的,这家屠宰企业不这样做,其他企业也会这样做。
记者:那么多龙头企业,是与农户签订合同的,为什么没有在此时体现作用呢?
卢:这就是关键问题了,我国农业龙头企业不够强。没有强大到保护其农户的程度,很多企业自己还“泥菩萨过江”呢,在我们最近的调查中可以看出,目前的龙头企业经营状况还非常糟。这是事实。因此在遇到市场风险的时候,他选择将风险转移给更弱势的群体――农户。
记者:这样的市场启不是非常混乱,怎样才能让有序的生产,规避市场风险呢?
卢:这是两个层面的问题,首先说规避市场风险。在国外,行业市场风险是由政府承担的,通过建立风险基金来实现。比如生猪过剩了,就让农户屠杀一部分,推到江河里去,政府会给予一定的补偿。这样虽然是浪费,但是对行业恢复有利,保证平稳生产,平稳供应。而我国是无序生产,无序供应,生猪养多了,农户只能自己承担。政府是应该出面干预的,但是目前政府的管理也是割据的,分块管理,因此从政府到生产都没有做到规范有序。
记者:国外有行业协会协调生产,我国今后的发展方面是不是要依靠龙头企业呢?
卢:是,我个人认为应该是这样的,虽然现在很多学者公开向政府提出应该不提倡龙头企业的扶植。但是看看目前这种混乱无序的状态,都是各自为战,造成交易成本非常高,内耗巨大,根本谈不上物流管理。只有龙头企业尝试一体化经营,他们才是真正的综合管理,虽然其中存在很多套政策的案例。这些情况的发生也因为没有人对项目专款的利用给予有效的监督造成的,因此我也提倡建立项目管理中心,对政府给予的资金有效利用。龙头企业进入正常发展轨道,发展到一定的强大程度,是能够发挥国外养猪协会类似的作用的,不能说一样。
记者:关于市场行情,最重要的是数据收集与信息的管理,请问您可有相关研究?
卢:数据收集非常困难,目前我们也没有做这样的调查。研究养猪业的发展应该从消费群体开始细化。猪肉的主要的消费途径有三种:家庭、餐饮和加工速冻。比例在城市是多大?目前没人研究。有些调查数据是否准确,也没人甄别;另外就是数据的统计方法,甚至很多也不专业。消费数量没有准确的统计,指导明年生产计划就是空谈,现在能够利用的就是预测发展,但是这样的发展准不准确,值得考证。比如某省畜牧局刚刚制定十一五计划是提出发展生猪到5200万头,这个数量在他们那里是行不通的,因为现在已经养猪过剩了,加之该地区没有原料优势,没有技术优势,更没有市场优势,因此我提出3500万头是合理的,理由是目前农户养猪数量为1500万头,这是散养部分,在此基础上可以发展2000头规模养殖,已经很不错了。可见政府对养猪业的了解,有不少时候是不准确的,这就和数据有关系。政策不准确,造成项目资金浪费等以上讨论的问题。
记者:那么您认为目前我国养猪业维持在什么水平比较合适?
卢:养多少数量没有真确研究,但是1头猪赚100块钱,我认为是正常的,前两年超过200元是高了,现在的50元是低了,所以不久有所回复,但是不会高于去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