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1月3日电(记者张可佳)在今天开始的动物福利与肉品安全国际研讨会上,各国专家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研讨了食品安全与喂养动物的福利问题。
现在,我国每年的生猪出栏已达6亿多头,肉类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出栏率比发达国家低了近50%,瘦肉率和饲料报酬率也有很大差距。2003年我国的肉类出口仅占全球出口量的3.4%,2004年肉类出口96.2万吨,仅占国内总产量的1.3%。
畜牧专家刘云生指出,这里一个重要因素是我国猪的生存条件太差。一些兽药公司反映,每到秋天购买兽药的就明显增多,养猪场的猪群死亡率亦随之抬高,猪病制约着养猪业的发展。
据商务部一位官员介绍,我国约80%的猪仍是农户喂养,规模化、集约型的养猪场比例还很小,因此基本上不存在养殖空间狭小、拥挤的问题,但存在用药不当、过量和疫病等问题。据商务部统计,每年有1.1亿头以上的生猪通过私屠乱宰流入市场。用河南双汇集团副总经理何科的话说是,目前我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肉类流通市场还未形成。
商务部的官员表示,相对发达国家的动物福利和管理标准,我国确实有一定距离。例如欧盟关于动物福利的法律就要求,出生20天内的小猪不得与母猪分开喂养,28天前不得断奶,8周龄的猪必须群养,公猪的阉割手术在出生7天后才可施行,并须由兽医给予止痛措施来做,要给猪有足够的空间躺下休息,长途运输24小时后必须卸载,喂食喂水,休息24小时再走等等。
他介绍说,我国正在拟定的《畜牧法》和刚刚修订并报国务院的《生猪屠宰条例》都对动物福利作了明确的规定。现在重要的是向广大农户、养殖场、肉类公司和工厂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真正做到依法喂养。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