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的资金没有到位
2003年,延川县确定延水关镇伏寺村为该县的小康建设示范村,为扶持村民尽快脱贫致富,并确定由县委办负责具体扶持包建。当时该村群众仅依靠红枣一项收入,根据该村的实际情况,延川县提出“依托红枣、发展养殖、开发河沙”的发展思路,决定在该村进行养猪扶贫试点,力争3至5年时间,建成小康村。于是在包村扶贫干部的动员号召下,伏寺村8户农民决定发展养猪业。据养猪户刘建东、刘玉贤、刘振平等人说,“规划建猪舍的时候,为了取得规模效益,包村扶贫干部说养殖规模越大越好。猪舍从当年的6月动工11月份完工,工程总造价75万元,占地十多亩,包括250间猪舍、24间平房、10架温室大棚和6套饮水设施,可以容纳猪存栏1600多头。可高标准猪舍建成了,县上协调的扶贫贷款却没有到位,联系的幼猪也迟迟送不来,问及原因,扶贫干部说县上资金紧张,扶贫方案要做调整。直到2004年4月,8户农户才用县上协调来的扶贫贷款买来28头猪,到9月产幼猪总共60多头。村民们说:“猪场建成后,县上技术员却没有来,养猪的资金也没有到位,现在我们连饲料都买不起,而且在县城饲料销售点都有欠账。如果不是县上来搞扶贫,答应协调贷款,即使养猪我们也不会搞这么大的规模,现在大部分猪舍都闲置着,还不如我们养猪以前靠卖红枣收入多,工程队还经常来要建猪舍的工程款。”
高标准猪舍大多数闲置
9月14日,记者驱车来到延川县延水关镇伏寺村采访。在养猪场记者看到,县委办包建的250间高标准猪舍大多数闲置着。村民刘建东说,他从2001年开始养猪,当年用石头建了22间猪舍,只花了2200多元,而2003年县上包扶后建了10间猪舍却花了20000多元,按县上设计的建设标准,每个猪舍要养6头猪,他的32间猪舍满栏应该是192头猪,现在由于资金问题只养了80头。村民刘玉贤说,他的32间猪舍按当时的建设标准每间养5头,满栏160头,而他现在只养了40头。记者在其他几户的养猪场中只看到十多头猪。伏寺村原村支书张世财说:“从当初看,包扶贫是好事,但现在看,当时的建设标准过高,投资过大,反而造成劳民伤财。”
工程款还欠56万
养猪场建起后受到“连累”的还有修建养猪场的工程承包者。据工程承包者惠世平、贺克文等人说,当时还是驻村的县委办公室原副主任杨建业执笔草拟的工程协议,规定工程款的支付方式是“县委办协调(扶贫贷款)指标、养猪户办理有关(贷款)手续、县委办付给工队”,农户与工程队就没再签合同。然而,工程完工后,他们多次找县委办催要工程款,县委办陆续给了19万元就再也不给了。他们无奈地说,之后又多次向县委办讨要工程款,但县委办却一推再推,说工程款与他们县委办没有任何关系,直到现在还欠56万元工程款。今年5月县委办在一份《伏寺村养殖场情况说明》中确认伏寺村为小康建设示范村,由县委办具体负责包建,但却说县委办与工程承包人无任何债权债务关系。
9月15日,记者来到延川县委采访时,县委办一位姓冯的工作人员说:“此事我们县委办也没法管,再说和我们县委办没有关系。”当记者提出采访有关领导时,他说领导都不在,也没办法联系。
(本报记者 王西建)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