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示]
近期威海市区生猪肉价格持续走低,市民们在得到实惠的同时,养猪户却叫苦不迭,纷纷减少母猪的存栏数。是生猪供大于求了吗?威海的养猪户应该如何走出周期性的“怪圈”?业内人士及有关专家提出,要提升威海生猪的品质,要将农村散户的猪集中起来…
…
现状:随价波动入“怪圈”
近期猪肉价格走低影响了养猪户的积极性,不少养猪户停止了猪场的建设,开始减少母猪的存栏数。4月10日,记者在高区初村镇一家猪场看到,约有一亩地面积的猪舍只建了一半。业主曲先生告诉记者,他本来想扩大猪场的面积,没有想到今年养猪这样不景气,就停止了扩建猪场的计划。
曲先生是老养猪户。他说,威海生猪供求变化大约是5年一个周期,但有时很不确定,如今生猪价格处于低谷,不少养猪户吃了大苦头。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眼下的价钱,每卖一头猪亏本100元,只要有10头母猪,一胎下10个仔,如果赶到现在出栏100头猪就要亏掉1万元。很多小猪场成本小,根本亏不起。
文登养猪协会会长蔡涟清说,猪肉看涨的时候,不少猪场盲目上马,一旦猪肉价格跌至低谷,生猪销售困难,便出现宰杀存栏母猪的现象,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业内人士形象地称之为养猪“怪圈”。
业内人士认为,威海的生猪从大范围说,并未供大于求,而是外运和出口少,本地市场的份额也不够高。这种说法得到了威海肉联厂黄师傅的认同,11日,记者从威海肉联厂了解到,目前肉联厂每天的屠宰量是140头猪,加上高区、经区等其他屠宰点的数字,威海市区共屠宰生猪的数量达到300多头,而实际的需求量是600多头。剩下的一半来自“外地”。“外地”猪肉占据了威海市区市场的半壁江山。据生猪屠宰办负责人介绍,其中一部分来自文登、荣成等地。真正进入威海地区的外地生猪占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左右。
出路:提升竞争力
威海养猪业的出路在哪里?专业人士指出,首先应该提升威海生猪的品质,提升核心竞争力。生猪的品质上去了,肉的质量也就好了。威海的猪肉质量良莠不齐,主要是因为不少养猪户是农村散户,生猪品质难以统一。据了解,很多杂交品种的优良猪种经过两三代,就需要重新筛选,而不少农户饲养的第三代、第四代猪种已经明显不具备杂交优势。3月11日,记者在一家超市看到,一款名为“大川”的品牌生猪肉价格要比一般猪肉每公斤高4元,但销量依然不错。因此促使散户购买优良种猪,打造威海品牌生猪,应该是一个可行之策。
另外,应该有效地将农村散户的猪集中起来。农户生猪因地点分散、交通不便等因素影响,收购费时费力。而养猪场则具有相对集中的优势,尤其是大型的养猪场, 毛猪数量多,运输非常方便。如果能够将散户联合,做成整体优势,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据了解,江苏淮安有个很好的做法,每个村的养猪户联合起来进行科学统筹,育小猪、育种猪、育肥猪分块进行,形成一个大的养猪产业链。他们还与肉食品加工企业联合,结成公司加农户的模式,生产出来的猪不愁卖,形成了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