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猪价行情短信  猪e周刊  VIP专区
首页 | 技术 | 财经 | 商城 | 种猪 | 仔猪 | 兽药 | 饲料 | 器械设备 | 招聘求职 | 康大夫 | 猪猪问答 | 猪猪报价 | 猪猪论坛 | 猪友圈 | 博客 | 百科 | 导航
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养猪新闻 > 行业点评 >

我国养猪业概况及国外养猪业发展趋势

时间:2008-06-10 来源: 作者: 点击: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一、 全国养猪生产情况及在国际上所处地位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畜牧业生产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随着畜牧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养猪业也保持了稳定的增长,2000年生猪年末存栏44681.5头,肉猪年出栏52763.3万头,猪肉产量达到了4031.4万吨,分别比1999年增长3.6%、3.8%、和3.6%,猪肉在全国肉类总产量中的比占到65.8%。我国生猪存栏数超过了世界总存栏量的一半,肉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基本占到世界总量的50%,猪肉比重比世界平均水平高近28个百分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1999年我国猪的出栏率为124.77%,接近世界平均水平129.01%;头均胴体重为78千克,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存栏猪平均产肉量达到98千克,接近世界平均水平100千克。人均占有肉类46.85千克其中猪肉31.46千克,分别高于37.79千克和14.79千克的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猪的存栏数和出栏数分别比1978年增加了1.278 亿头和3.4835亿头;猪肉产量和人均占有猪肉分别比1978年增加了3129.8万吨和22.46千克。由此看出,猪肉不但是我国肉类生产的主体,是城乡居民肉食消费的主体,而且在世界猪肉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 我国生猪产销区域明显   四川、湖南、湖北、山东、江西、安徽、江苏、河南、广西及河北是我国十大生猪主产省,2000年生猪出栏3.39亿头,猪肉产量2576.8万吨,分别占到全国总量的64.4%和63.9%。生猪年出栏在5000万头以上的有四川和湖南省;年出栏在3000头以上的有河北、河南和山东省。辽宁、吉林及黑龙江三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1988年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3%,当年出栏生猪3453.4万头,比1991年的1862.0万头增加1591.4万头,年递增率达9.2%,比同期全国6.2%的年递增率高3个百分点,发展势头强劲,形成了我国生猪生产的新产区。猪肉供应由1991年以前的每年调入170万头变为自给有余。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福建及浙江等省、市是生猪的主要销区,每年都要调入相当数量的生猪。   截止1988年,全国已建立了480个商品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其生猪出栏量为22482.9万头,猪肉产量为1620.66万吨,分别为全国总量的45.6%和43.2%。基地县中涌现了一批生猪生产大县。年出栏生猪100万头以上的县有41个,占基地县数的8.8%,仅湖南省就有14个出栏生猪超百万的大县,其中湘潭县出栏生猪达185万头。基地县向外调出生猪10145.44万头,其中二、三元杂交瘦肉型猪9638.2万头,外调量大的省有四川省外调1096.88万头、山东省外调929.9万头、湖南省895万头。   三.前我国生猪生产的几种主要方式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生猪生产已经摆脱了传统单一的饲养模式,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目前主要的生产方式有三种。一是传统的农户养猪生产方式,一般每户饲养1或3--5头,作为家庭的副业,主要利用其家里的剩汤剩饭和一些副产品饲养,较少的利用配合饲料和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较为粗放。其生猪饲养量占全国饲养总量的75%--80%,生产的猪肉偏脂肪型。猪肉主要供给广大农村、城镇及中小城市等。这种方式仍为我国生猪生产的主要方式。二是专业户养猪,一般每户饲养规模从几十头到上百头,从数百头到上千头不等。这种生产方式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要有一定的投入,建造专门的养猪场,有专人负责管理,利用混合或配合饲料饲养,饲养专门化的瘦肉型猪品种或其二元、三元杂交种。其生猪饲养量占全国饲养总量的15%左右,生产的猪肉偏瘦肉型。主要分布在全国瘦肉型猪基地县,经济较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的郊区等。生产的猪肉主要供应国内大中城市。三是工厂化养猪生产,一般每场年出栏几千头或一万头到几万头。这种生产方式专业性很强,投入也较大,要有一批专业人员负责生产管理,同时对饲料的营养要求也很高,饲养专门的洋二元、三元杂交种或专门化配套系。其生猪饲养量占全国饲养总量的5%左右,生产的猪肉为瘦肉型。主要作供港活猪和供国内大城市消费。相当于一部分工厂化养猪场的生产水平已达到养猪发达国家的水平。 三.国内外养猪业发展趋势   综合分析国内外养猪业发展的趋势,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规模养猪数量增大,依靠规模饲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日本的养猪农户由1965年的70.2万户减少到1995年的1.9万户,户均规模由5.7头扩大到1993年的426.2头和1995年的545.2头。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的调查,在1993年度,饲养规模在29头以下的农户每头生产成本为40201日元,而饲养规模在500头以上的农户每头生产成本仅为29990日元,规模经济比较显著。   美国猪的饲养规模也不断扩大。1970年,美国共有养猪场87.1万户,平均每户出栏肉猪100头,到1994年,养猪场减少至20.8万户,平均每户出栏肉猪扩大到458头。1992年,养猪规模在1000头以下的农场占全美国的84.2%,其出栏的肉猪头数占全美国的22%,1000--2000头的农场占8.9%,出栏的肉猪头数占20%,2000头以上的农场占6.9%,出栏的肉猪占58%。   丹麦的养猪规模也呈不断扩大趋势。1984年丹麦有5.2万个养猪场,1994年减少到不足2.8万个,1994年,存栏头数在1000以下的养猪场数占全丹麦的79.3%,而其养猪头数占全丹麦的24%。1000--2000头以上的养猪场占10%,养猪头数占54.3%。   与畜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养猪经营规模处于劣势,虽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规模养猪数量和水平都在增大和提高,但是猪肉的供给主力依然是一家一户饲养2--3头的分散农户。据1999年统计,全国年出栏50头以上的猪场养猪专业户,年出栏商品猪占全国总出栏猪的21.4%,具体情况见表1-1。   表1-1 1999年我国规模化养猪的基本情况         年出栏商品猪的规模(头) ----------------------------------       50-90  100-499  500-2999 3000-9999 10000-50000 50000以上 猪场或养殖户   (个)  637434  154650  16814.8   2368   629      12 年出栏数  4336.59 2975.29  1746.33  1085.9   898.81    78.92 (万头)  占全国总出栏 的比例(%)  8.34   5.73    3.36    2.09    1.73    0.15 ----------------------------------   在规模养猪方面,横向比我国和畜牧业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纵向比每年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必须注意我国有我们自己的国情和客观情况,各地又有各地的特殊情况,在发展规模养猪方面千万不可盲目攀比,要因地制宜,确定发展的规模大小,饲养方式,要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以经济效益为前提,稳步发展.加外还要注意规模饲养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关系,在确定发展规划的同时首先要考虑好环境保护,否则会走弯路.   1.养猪的科技含量得到很大的提高,基本上摆脱了传统的养猪方法,向高新技术要效益从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已被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所证明.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特别是养猪业的发展,也体现了这一科学论断的正确性.近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近二十几年来,我国养猪业的科技含量有断提高,各级畜牧主管部门及畜牧技术推广机构推广了大量的实用科学技术,对全国的养猪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如优良的品种和推广及杂交改良技术的应用,科学饲养技术的推广,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改善饲养方式及饲养工艺等等.   为了适应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以及加入WTO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实现我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提高养猪的饲料报酬,目前英国料重比为2.85,丹麦为3.2,法国为3.29,荷兰为3.01,日本为3.26,美国中西部为3.37,我国为3.9----4.5.   (2)提高母猪的繁殖能力,目前每头母猪每年平均分娩胎数,美国为2.28胎,我国仅有1.7胎;每头母猪每年提供断奶仔猪,美国为20头,我国仅为16头;仔猪存活率,美国为95%,我国仅84%.   (3) 提高肉猪出栏率,世界先进水平为160%,我国平均仅为125%左右.   (4) 工授精技术(AI) 的应用,这项技术具有避免传染疫病,增加优良公猪的利用机会,减少公猪的使用数量等优点,已在养猪业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致力于新设备的开发与使用.目前美国大约有50%--70%的养猪场应用此项技术,我国只有部分猪场使用这项技术.   (5) 超早期隔离断奶技术(SEW)的应用,其实质内容是母猪在分娩前按常规程序进行有关免疫注射,在仔猪出生后保证吃到初乳后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注射后,根据本猪群需要根除的疾病,在10-21天之间进行断乳,然后将仔猪在隔离条件下进行保育饲养.保育仔猪舍要与母猪舍及生产猪舍隔离开,隔离距离约从250米到10公里,具体要根据隔离条件来确定. 这项技术于美国1993年开始试行并逐渐成熟,1994年正式在生产上大量推广,1999年美国已有40%--60%的养猪者采用这种方法.我国的一些规模比较大、管理比较好的养猪场也在逐步试行这一技术,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6) 多位点生产(场外生产)技术的使用,这在养猪发达国家的大型养猪联合企业迅速普及,其主要做法是使断奶仔猪与分娩环境相分离、育肥猪与育成环境相分离,这是减少疾病传染及维持猪只较高健康水平的一种有效措施。   (7) 计算机管理技术的应用,这项技术在养猪业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普遍使用,这对于猪场各类数据的记录、保存及分析,生产管理,疫病监测,经营决策,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等等都有很大作用。猪场应用后可以提前发现问题、减少损失、节约劳动开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盈利。目前我国一些养猪也在逐步使用这项技术,其软件有国外引进的 pigChamppigwin 和国内 一些大学、研究机构编制的软件等。   (8) 猪的饲养管理自动化技术应用,有利于减少疾病的传播途径,降低各个环节猪的死亡率,准确的记录便于科学的管理,减少劳动力及饲料等资源的浪费等等,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猪的生产性能,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主要包括母猪饲喂自动化,断奶仔猪、生产肥育和泌乳母猪的饲喂自动化,种猪性能测定自动化等等。这项技术在我国养猪业比较发达的省份已经逐步应用,并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9) 养猪的新工艺与猪舍的环境控制技术应用,通过人为的改善工艺和环境条件,以最大限度满足猪生产发育对环境需求,使其更大限度的发挥遗传潜力,提高生产性能,增加养猪生产者 的经济效益。目前主要使用的有诺延根养猪系统,地面保温或冷却系统,间歇性淋浴自动控制设施,猪舍环境整体控制等。   (10) 猪育种新技术的应用,根据美国农业部1996年对50年来畜牧业中各种科学技术所起的作用进行的总结,遗传育种的贡献率在40%以上,足以可见遗传育种的重要性。猪育种的新技术可以归纳为分子生物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系统工程理论的应用(详细讨论见后)。这些技术不同程度的在我国一些种猪场得到了应用,已初见成效。   3.育种新技术在养猪业上的应用。不但提高了种猪的整体质量,而且还不断培育出了适应不同市场需求新品种、配套系和新品系,以满足养猪业对优良种猪 的需求。   关于分子生物技术:   主要包括:   a) 猪基因组计划。   b) 国际上动物生物技术发展迅猛,蓄禽的基因组计划始于九十年代初,其主目标是寻找重要经济性状(如瘦肉率、产奶量、产蛋量、抗病性等)位点或与之连锁的DNA标记并将其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来改良蓄禽品种,提高选择的有效性及年遗传改进量,从而提高动物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其主要内容是构建高分辨率的遗传连锁图谱和物理图谱,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猪19对染色体上已发现了丰富的DNA多态性。Rothschild (1998)报道猪遗传连锁图谱上的基因和标记有约1800个标记,其中约250个是基因。   2)数量性状主效基因的检测与利用。   定位数量性状位点(QTL)常用方法是分离分析法、侯选基因法和基因组扫描法。已检出的主效基因或QTL有猪的应激综合征侯选基因RYR1基因、酸肉基因(RN)、猪大肠杆菌K88受体基因、窝产仔数侯选基因ESR基因、肌内脂肪的侯选基因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脂肪组织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基因和猪肌肉生长抑制素(MYOG)基因等(Rothschild 和 Ruvinsky,1998)。目前,猪应激综合征基因、窝产仔数侯选 基因等已在猪育种中应用。   3)数量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   在猪育种选择中。对遗传力较低(如繁殖性状)、度量费用昂贵(如抗病性)、表型值在发育早期难以测定(如瘦肉率)或限性表现(如产奶量)的性状,如采用标记辅助选择(MAS),则可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和遗传进展,提高育种效率。例如猪产仔数这一低遗传力性状,用传统方法改良进展甚微。Rothschild 等(1994,1996)发现雌激素受体(ESR)基因是猪产仔数 的主效基因之一,该座位在中国梅山猪合成系中可以控制1.5头总产仔数1头活产仔数。在中国二花脸杂交群中,中国农业大学不但证实了Rothschild 等人的研究效果,同时还发现了另外一个控制猪产仔数的主效基因座位--FSHβ,这个基因座位可以控制2.0头总产仔数和1.5头活产仔数(LI 等,1998)   4) 转基因技术   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的主要经济性状,如北京农业大学、湖北畜牧所等单位1989年将猪生产激素基因转入湖北白猪受精卵中获得中国首批转基因猪,经过几个时代的观察,其生产速度和饲料利用率分别同窝非转基因猪提高13.4%和10%(Fan Wei ,1998)   将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增强动物抗病性。目前主要局限于特定抗病性基因、特异性抗体基因、核酶基因等的转移。如把编码维斯那病毒的被膜蛋白基因导入绵羊,从而产生被膜蛋白,阻断病毒巨噬细胞受体。还可以给猪、羊等导入产生特定抗体 的所必需的基因。   利用转基因技术开发特定动物产品。利用转基因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蛋白。如猪乳腺表达的人凝血因子AIII(BCF)是人血液中的10倍,用于BCF缺陷的治疗;丝氨酸蛋白酶酶原(hPCD) 的转基因猪比人血中高200倍,作为抗凝物用于白血病的治疗;重组Hp 转基因猪生产的 Hp 作为血液代用品已进入临床试验(彭中镇等,1999)。   利用转基因猪作为人的器官移植供体。人与猪生理相似,伦理学争论小。在超急性排斥反应研究发挥重要作用。如阻碍补体激活DAF(衰变加速因子)为人类补体激活调节因子(RCA)的一种, hDAF转基因猪的心脏移植给猕猴后猕猴成活410天,实验对照仅6小时(White 和Langford ,1999)。   关于计算机信息技术:   主要包括:   1) 遗传评估系统。 选种是育种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正确的选种要基于对蓄禽遗传素质的准确评定。50年代初,美国学者CharlesR Henderson 提出了最佳线形无偏预测(BLUP)法。随着遗传学者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他于1973年又对该法的理论和应用进行了系统阐述,使这一方法在奶牛 的遗传改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多数国家奶牛育种值估计的常规方法。80年代中后期,随着人工受精技术的广泛使用,一些国家开始把这一方法应用于猪的遗传评估中,大大提高了遗传改良的速度,如加拿大自从1985年开始应用动物模型BLUP法以来,背膘厚的改良速度提高了50%,达100千克体重日龄的改良速度提高100%--200%(Sullivan 和 Deab 1994)。目前,这一方法已成为猪遗传评估的标准方法。BLUP 育种值估计方法之所以能够提高选种的准确性是由于具有以下主要优点;⑴充分利用了所有亲属的信息; ⑵可更好地校正环境效应;⑶能进行种蓄的跨群体、跨世代比较;⑷能克服非随机选配造成的偏差;⑸适用性广,可用于各种不同情况;⑹准确性高,对于所给定的信息,可以使估计值与真值达到最大。   2)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的应用。   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和图文数据库的建立,使育种数据、种质资源、形态特征、生态环境等与动物育种有关的"数""形"联系起来,从群体行为到染色体组型都可以通过图象进行充分的观察和度量,从而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高育种效果。如在猪的育种实践中,通过计算机图象可分析B超活体测定的背膘厚度以及眼肌面积,不必等屠宰后进行测定,降低了测定费用,加大了选择强度,提高了选种的准确性;采用核磁共振及计算机图象技术,可在活体上测量系水力、肌内脂肪含量及脂肪含量等肉质性状,加速这些性状的遗传改良(Ollivier,1990)等)。另外,可以利用计算机与录象技术,进行母猪自动称重与体况评定,实现母猪饲养管理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3) 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与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在蓄禽遗传评估体系采用这些现代技术,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育种效率。加拿大建立了以加拿大猪改良中心为龙头、省/地区改良中心、为中介和育种场为基础的国家猪改良方案。加拿大猪改良方案拥有12000头基础母猪的核心群,是世界上最大的群体之一。该方案能使每个参与者共同地测定种猪、记录生产性能数据和种猪进行遗传评估。改良方案独立而准确的数据、公开而可用的结果为基础,所有个体的估计育种值都可以从互联网上浏览。育种者可以拿自己的种猪与别人的种猪进行比较,然后通过人工受精获得自己所需要的遗传素材,去改良自己的种猪。通过这一方式,实现了信息共享,使所有育种者或公司都能收益。     关于系统工程理论的应用。   蓄禽育种方案和繁育体系的优化决策是数量遗传学与系统工程相结合应用于动物育种的又一个重要任务。现代动物育种目标是从遗传上改良种质并使其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无论是选择还是杂交都要考虑到如何使数量性状的遗传改良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在猪的育种优化方案中,从生物学和经济学目标考虑,以猪的繁殖力、生长发育、胴体品质等为主要改良的目标性状,通过对性状边际效益的计算和各目标性状经济权重的分析,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和投入产出分析,可制定出育种进展快和经济效益高的优化育种方案。并对核心群的规模、猪群的结构、猪种利用年限、选择方法、饲养工艺等因子在一个优化育种方案中予以考虑。   4)食品安全,绿色养猪已是人心所趋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高品质、高安全性的猪肉需求越来越强烈,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渐形成绿色养猪生产。1986年以来,瑞典在全球率先禁止使用促生长剂,并已形成"瑞典模式"的绿色养猪生产。同时,在猪遗传改良方案中,加强对种猪使用寿命的选择。所有这些为世界各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榜样。"瑞典模式"主要体现在:(2)饲料中禁止使用促生长剂;(2)死猪的肉量粉不得用做饲料;(3)严格控制饲料中的沙门氏菌;(4)除短期情况外,不准限位饲养母猪;(5)所有猪群应铺以垫草;(6)养环境应满足猪的行为习性(如产前筑巢、拱掘);(7)圈舍要有良好的采光条件(窗户);(8) 禁止断尾;(9)猪的生活空间比大多数国家更宽敞.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注册会员
图片新闻
今日热帖
热门文章  
热门日志  
推荐商品  
猪猪问答  
关于猪e网 - 广告宣传 - 意见与投诉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本网招聘 - 网址导航
©版权所有 2009-2010 中国猪网 - 猪e网 - 猪易网
业务联系: (010)82921526 82920653
京ICP证090350号 电信业务审批[2009]字第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