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
养猪业一直以来供不应求
以人均猪肉占有量分时期来比较:1949年-1960年,年均占有量只有4.51公斤,1961年-1970年人均占有量5.22公斤,比上一个时期年均增长率提高15.74%;1971年-1980年人均占有量8.06公斤,比上一个时期年均增长率54.41%;1981年-1990年人均占有量13.81公斤,比上一个时期年平均增长率提高71.34%;1990年-2000年人均占有量达25.04公斤,又比上一个时期提升了81.32%。
一直到1985年,
生猪购销政策全部放开,中国的
养猪业坐上了快车道。猪肉产量从1990年的1892万吨,到1995年猛增到2970万吨,年均增长率高达12%,前所未有。1997年全国人均占有量达到猪肉29公斤,牛肉3.6公斤、羊肉1.4公斤、禽肉8.2公斤,共有42公斤之多,外加禽蛋15公斤多,,猪肉市场第一次出现供求平衡略有富裕的买方市场,肉价开始连续回落。从1997年到2001年,
生猪的产肉量由高增长回落到年增3.5%到4%,进入了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品种结构的生产稳定增长期。
2中国
养猪和国际贸易概况
2.1中国的猪肉产量,历年出口情况
根据FAO数字2001年中国猪肉的产量为4300余万吨,占全球产量的47%,为名副其实的猪肉生产大国。产量排在第2到第10位的美国、德国、西班牙、法国、巴西、加拿大、丹麦、荷兰和波兰,加在一起的产量也只有2600多万吨,不足中国的70%。
中国虽然已是猪肉生产大国,但在
养猪效益和肉品质量的主要指标方面,和发达国家差距仍不小,一是出栏率偏低,目前中国在120%出头,而发达国家则在140-150%;二是年初存栏一头猪,当年可以收回的猪肉重量,欧盟和美国都在144公斤,日本为129.5公斤,韩国为140公斤,而中国是97公斤,仅比东欧87公斤和俄国92公斤略多,三是屠宰猪的平均瘦肉率只有50%多,而
养猪先进的国家一般都在60%以上。这些差距有待改进。
据FAO资料2001年中国进口猪肉49.8万吨,出口33.5万吨,和2000年比较进口下降6.7%,出口上升18%,但出口量仍仅占猪肉总产量的7‰,微不足道。
2.2猪肉国际贸易情况
世界经济不景气,影响了猪肉国际贸易
近从世界肉类生产形势看,近二、三年来虽然肉类总产量仍在平均每年2%或低于2%在微增,但分析各肉类主产国的情况,发达国家的肉类产量在稍有调减,发展中国家略有增产。分品种来看,牛、羊肉下调,猪肉和禽肉略有增。中国虽已肉类生产的稳定增长期,分品种的肉类产量平均每年仍有3-5%左右的增幅,从而提高了世界各国的增产幅度。当前世界各国的肉类消费仍以微弱之势上升。南美洲人均消费肉类62公斤,非洲14.5公斤,发达国家平均80公斤左右,发展中国家27公斤上下。从全球肉类产销来看,总的情况是:大体平衡而略显有余,国际肉价稳中略降,成交价只能在低价位运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生意难做。
国际市场疲软受累于需禽疫病的盛行
国际市场疲软,一是受国际经济大气候的影响,二是受畜禽疫病的困扰,近几年来,疯牛病、口蹄疫、李斯特杆菌、O-157大肠杆菌时有发生、消费者心有余悸减少吃肉。2001年全球猪肉贸易的格局没有太大变化。
出口总量在近600万吨左右,进口总量要少一成笥摇>怀隹诖蠊?匀皇桥访耍保保岸嗤蚨趾捅泵溃矗岸嗤蚨郑?郊揖驼既?蚓怀隹谧芏畹陌顺伞E访顺隹谠冢保巴蚨忠陨系挠械ぢ螅ǎ担坝嗤蚨郑?⑵咸蜒溃ǎ矗巴蚨肿笥遥??ü?偷鹿?直鹪冢保低蚨趾停保巴蚨肿笥摇C拦?闹砣饩怀隹谥挥校惩蚨帧?br>
猪肉进口大国主要在亚洲,日本95万吨,中国近50万吨(初级产品和低价产品),俄国30万吨左右,香港20万吨,韩国10万吨左右,菲律宾3万吨,台湾地区3万吨上下。
3要围绕提高猪肉质量做好大文章,力争出口
当前肉类的国际贸易形势低迷,略显买方市场走势,肉类进口大国对肉品品质质量要求苛刻,绿色贸易壁垒在加高,故国际贸易竞争的关键是质量,质量不合格就无人问津。今年7月中旬国务院召开了以提高肉类和蔬菜质量为中心的新阶段“菜篮子”工作会议,要求把肉类、蔬菜的质量和安全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以适应全国人民奔小康的新形势。
为扩大猪肉的出口和内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进出口对策。
3.1《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虽已颁布三年,但私屠滥宰、注水肉等问题远未解决,老百姓吃肉不放心不久前媒体报道,山东省某市私屠滥宰和给活牛注水,老百姓都知道,可当地的执法部门“不知道”,甚至对记者说:当地的私屠滥宰早就取缔了。大家想想,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如果国家制定《畜禽屠宰法》还不成熟,建议修改完善《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畜禽品种要涵盖猪、牛、羊、禽等,对违法之徒,执法违法之辈,都要有明确的量刑和处罚力度,对号“入座”,才能有震慑力。
目前全国有定点屠宰点2.5万个,北京和上海各有五、六十个点,根本不需要,香港600多万居民只有一个屠宰场。摊子铺得太大,许多不合格的也混杂其中,主要是地方利益驱使,造成执法部门的执法难度大而流于形式。
3.2国家要加大对畜牧业产业化企业集团的扶持力度
国家提出要把我国畜牧业实现产业化,要创造国际品牌和扩大绿色肉食品出口,这些都必须落实到有实力的大企业上。
农业部门已在内地和沿海建设了七、八个无规定疫病工程,已2年多了,无污染的绿色肉食工程也已开始进行。有实力有远见的大企业可先在无规定病疫区建设无污染的肉品基地。实行“订单农业”,尽量从提供
仔猪、协助猪圈设计、供应优质饲料,
生猪出栏前抽样检疫检验,用保护价上门收购,更主要的是大企业在实行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同时,对各个环节进行监督,从而解决农药、化肥、兽药和添加剂使用不当,加工工艺不合理、设备陈旧造成肉品中有害物质超标等问题,保证猪肉质量。收猪后在本企业的肉联厂内按和国际接轨的一系列工艺、卫生、环保等规定屠宰加工,最后到本企业的专卖店、连锁店用专门的商标零售,实行真正含义上的产业化经营。这样的产品(生肉和熟肉)不仅在国内会广受欢迎,对外商也同样有吸引了。
要实现上述目标,光靠大企业的实力还有相当困难,需要国家进行必要的扶持,使大企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行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能完成的业绩。
要扩大猪肉或其他肉类的外销,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加强和外商的沟通。近二、三年,欧盟国家怀疑我国有禽流感,甚至停止从我国进口鸡肉,但经我们邀请欧盟的兽医、卫生官员,来我国实地考察,终因“事出有因”查无实据,而取消了对我国鸡肉的禁令。新加坡的外商到陕西实地考察后,认为发展养牛条件十分理想,就和陕西签订了合作养牛的协议。河南双汇集团已和6个国家和地区18家外商共同参与双汇投资,其主要做法也是把外商请进来实地考察,有的外商对双汇集团百闻不如一见,一见钟情,很快就签订了大量投资的合作协定。
在猪肉的国际贸易中,我国价格具有一定优势,主要是劳动力成本低。例如美国历年猪粮(玉米)比价在1:13上下,而我国在1:5就可以保本,1:6
养猪户有利可图。在猪肉的加工制品方面,因为比较费工,而我们优势还要大。所以在做好提高猪肉质量这篇大文章后,我国猪肉出口前景是光明的。
3.3我国猪肉销售必须立足于国内,扩大出口是努力的目标
由于我国是猪肉生产大国所决定,我国的猪肉产量中,即使质量问题解决了,在可预见的将来,也只能出口占猪肉总产量的2-3%,何况我国猪肉的销售重点仍在稳中有增。故猪肉销售重点任何时候都应在国内。当前国内购买力虽都在稳步增长,但增长部分用于吃肉的仅是一小部分。可以这样说,城市中购买力高的人群在减少猪肉消费而转向水产品、家禽等,而农村想多吃肉的人群又受购买实力制约。
近年来国内陆续发生吃猪肉中毒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猪肉消费,至今消费者疑虑未完全消除。同时,超市连锁店的鲜猪肉销售上升,一是超市出售的猪肉一般都有品牌,如上海市的上食牌冷却肉,群众已有信任感,而集市买肉减少了,说明了消费者购物心理的变化,宁可买贵点的,而要质量有保证的。目前上海、南京、北京等大城市都推行外地肉品进城“准入证”,有的实行工商、卫生部门批准的放心肉专卖店,缓和了群众对吃猪肉的疑虑。
3.4猪肉?在选择猪肉进口国家中,要特别重视日、俄、韩、菲律宾等国,他们的猪肉消费量大,又不能自给,在地缘上是我国近邻,应是我们重点调研的市场。
目前,有的国家对
生猪肉进口质量要求很苛刻,但我们可考虑多研制高质量的小包装熟肉制品,罐头、肉干、肉松等产品,还有表面经80℃热水浸烫杀菌的生肉等等,对方一般对质量要求会宽松些。
3.5以市场为导向,调整
生猪品种结构,继续提高瘦肉率
目前反映在市场上瘦肉型猪适销,脂肪型猪不仅卖价低20%以上,有时还积压。批发市场上肥膘猪肉的价格在继续微落,真实反映了消费者在进一步“喜瘦厌肥”。
目前市场上杂交一代野猪、滇南小耳猪、青海蕨猪、贵州小香猪等小型猪种好销,做乳猪可以更小型化,便于家庭自用和过年过节送礼,送一只小包装乳猪比送一只烤鸭,似乎更有新鲜感。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