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畜牧兽医总站 何新天
当前,我国畜牧业经济运行良好,
生猪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发展,6月末存栏45450.1万头,同比增长1.7%,其中能繁母猪4067.2万头,同比增长5.4%,能繁母猪占
生猪存栏的比重为8.9%,仍属合理范围。1--6月份
生猪出栏32038.3万头,同比增长5%,比存栏增幅高出3.3个百分点。猪肉产量2423.7万吨,同比增长4.9%,比一季度增加1个百分点。预计下半年,
生猪生产在存栏稳定的同时,出栏会较快增长,年末猪肉产量可达4460万吨,同比将增长3.1%。
一、
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原因
(一)持续稳定的
生猪生产,为继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中国是
生猪生产大国,
养猪业一直以来连续增长,到1985年,
生猪购销政策全部放开,为
养猪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进入90年代,随着我国
生猪产销经营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生猪生产出现强劲的发展势头,猪肉产量从1990年的2281.1万吨,到1995年猛增到3648.4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到9.8%。1997年全国人均占有量达到猪肉32公斤,猪肉市场第一次出现供求平衡略有富余的买方市场,肉价开始连续回落。从1997年到2002年,
生猪的产量由高增长回落到年递增3.7%,进入了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品种结构的生产稳定增长期。今年上半年
生猪又出现量增价涨的局面,各项指标全面增长。纵观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
生猪产量始终未受到国内、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而减产,一直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今年仍将延续这种发展的趋势。
(二)
生猪价格稳中有涨,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近几年猪肉生产与市场需求基本保持一致,使得
生猪价格总体保持平稳,
仔猪价格基本在7.9元,活
猪价在6元,猪肉价在10元波动。从农业部450个集贸市场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2000年
仔猪、活猪、猪肉平均价格每公斤分别是7.87元、5;83元、10.1元,2001年分别是8.48元、6.06元、10.66元,2002年分别是7.82元、5.83元、10.13元。今年1--8月份
仔猪、活猪、猪肉的平均价格分别是7.87元、5.91元、10.13元,同比分别上涨0.3%、2.5%、0.4%。
从今年价格走势来看,1至5月份,
生猪产品价格是逐月下降,但从6月份开始,价格呈“V”字反转又逐月上涨,8月份
仔猪、活猪、猪肉价格每公斤分别为8.19元、6.26元、10.56元,同比分别上涨7.7%、9.2%、5.5%。价格的走势曲线与往年的价格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
生猪产品价格一般都是上半年降下半年涨。根据这种规律判断,未来几个月,
生猪产品价格总体稳中略涨,到第四季度出栏旺季时价格可能回调,但幅度不大。
(三)玉米价格平稳,涨幅不大,为稳定
生猪生产提供了保证。
玉米价格曾在1995年时达到最高价,每公斤1.72元,之后连续4年逐步回落,到1999年12月份价格开始降到每公斤1元以下,2000年后玉米价格步入稳定期,价格基本在0.95--1.1元附近波动,期间2001年8月份最高为1.24元,2000年4月最低为0.89元,2000年、2001年、2002年玉米平均价格分别是0.96元、1.16元、1.08元。今年玉米价格在1.07--1.13元浮动,日月份玉米价格为1.13元,与7月份持平,同比增长3%,1--8月平均价为1.1元,同比增长1%。
预计年末,玉米价格同比仍保持增长。虽然有关部门预计年末玉米减产,加上上半年我国玉米出口669.4万吨,同比增长92.1%,使得二季度玉米价格上涨,但近期各地加快了玉米拍卖和陈粮抛售,缓解了近期玉米供求矛盾,抑制了玉米价格的上涨。随着新玉米的收获和上市,以及下半年玉米出口势头的减缓,玉米价格上涨幅度不会很大。这既稳定了农户
养猪信心,同时也稳定了生产。
(四)猪粮比价回升到1:5.59,
生猪生产收益较好,农户
养猪积极性较高。
今年初猪粮比价1:5.71,之后随着活
猪价下降和玉米价上涨,比价一路下降,5月份曾一度下降到1:5:08。近期由于活
猪价格涨幅大于玉米价格的涨幅,使得8月份猪粮比价回升到1:5.59,同比增长6.9%,超过1:5.5盈亏点,
养猪效益将提高。上半年全国
养猪每头赢利50元以上,预计全年每头猪盈利可在80元以上。2000年以来,全国
养猪总体保持一定的赢余水平,猪粮比价的升高或降低,影响的只是赢利的多或少,亏损经营只在少数企业。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规模养殖,提高了饲养管理水平,虽然每头猪的效益减少,但靠规模经营,保证了
养猪不亏本。据统计,2002年全国50头以上的规模户103.5万户,比上年增加11.1万户,增长12%,年出栏
生猪16598万头,比上年增加2475万头,增长17.5%。规模
猪场出栏猪占
生猪总出栏量的29.3%,比上年增加3.5个百分点。
(五)猪肉消费及人均占有量持续增加,为
生猪持续发展提供了空间。
我国肉类结构中,猪肉占肉类的比重在65%,国内肉类消费也以猪肉为主,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3年1--5月份我国猪肉人均消费量为每月1.78千克,占肉类消费比重的62.23%,而禽肉为3.93千克,牛肉为0.18千克,羊肉0.12千克。猪肉的人均占有量每年递增,从1985年的15.74千克增加到2002年的33.79千克,年递增率为4.6%。推算2003年人均猪肉消费至少22千克,同比可增长9%。预计今后年人均消费猪肉量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和国家促进内需政策的拉动而有所增加。
二、推进
生猪生产发展的措施
(一)加强法制建设,保障生产有序进行。我国目前已制订了《种畜禽管理条例》、《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当前又在加紧制定《畜牧法》,我们必须严格按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监督,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的打击力度,真正做到违法必纠。此外,还应按照国际惯例,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改革相应的管理体制,使
养猪业生产、流通、进出口贸易各环节健康有序地进行。
(二)发展规模经营,加快
生猪产业化进程。虽然我国
生猪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比重仍然小,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尤其是
生猪饲养大省,仍以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为主,不利于生产的整体运行和协调发展,其产品在市场上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今后
生猪生产由数量型向效益型发展,必须走规模化、标准化之路。只有将生产、加工、销售紧密结合,靠产业化经营将生产的各环节有机联合起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提高
养猪效益,增加饲养户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制定合理政策,扶持龙头企业。长期以来,我国
生猪生产中一直存在着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重点是要引导
养猪户进入市场,促进养殖户销售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国家要在政策上、资金上对龙头企业给予扶持,集中力量培植一批规模大、档次高、带动力强的骨干企业,形成产品集中、量大质优、产销通畅的
生猪基地,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创造整体竞争力。
(四)提高
生猪产品加工水平,争创名牌产品。畜产品的加工和开发利用对于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拓展销售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名牌产品又是企业战胜对手、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要以创建名牌产品为切入点,促进
生猪产品由初级产品向加工产品转变,既有助于
生猪生产发展,又能促进
生猪产品的有效增值,从而树立我国畜产品市场品牌形象。
(五)加强保障服务体系建设,保证肉品质量和安全。近一个时期,农业部为保障猪肉生产安全采取了多种措施,除了加大对“瘦肉精”的监管力度外,还制定了
生猪饲养标准、产品标准,建立了饲料监测体系和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开展并实施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今后要不断地完善畜产品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饲料和兽药监测体系以及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从多方面入手,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猪肉生产的多元化和消费市场的安全。
摘自2003年10月29日《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