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3年价格运行特征及成因 ?(一)?市场价格变动的基本特征 2003年,在国民经济持续较高速度增长的背景下,价格形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种价格均呈现回升的走势,价格运行呈现新的特征。 1.居民消费价格中低后扬。1-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平均比上年增长1%,价格走势呈现中期低位运行、后期提速上行的态势。8、9、10、11月环比指数分别为0.7%、1.2%、0.9%、1%,价格水平逐月上涨。2.食品上涨是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主要因素。9、10、11月份粮食价格分别上涨0.7%、3.2%和10.8%,带动肉、禽、蛋、水产品等关联产品价格上涨,使10、11月份食品价格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5.1%和8.1%,拉动CPI价格快速上扬。其他消费品价格仍然低位运行,但已呈现回升迹象,1-11月份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4%,降幅比上年缩小1个百分点。3.能源原材料价格涨势迅猛,但对下游产品价格拉动的作用较小。1-11月份生产资料出厂价平均上涨3.6%,高出上年5.9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涨幅较高,分别为13.7%、6.8%。原材料、能源、动力价格涨势迅猛,加工工业价格持平、生活资料价格下降1.2%,降幅缩小0.9个百分点。 (二)需求旺盛是拉动能源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的根本动力 1-11月份能源生产总量增长13.2%,其中原煤生产增长17.7%,发电量增长15.5;钢、钢材生产都增长21.2%,进口钢材数量增长53%;水泥生产增长16.5%。在供给资源较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能源原材料价格仍然快速上涨,其根本原因在于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双双快速增长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非常旺盛,以至于2003年生产资料销售虽然比上年增19%左右,仍然不能满足需求,呈现供求偏紧,价格上涨的态势。1.工业快速增长增大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与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相关联的产业,包括以房产、汽车、机械、城建等领域为代表的一批高增长行业已经开始推动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较快增长周期。1-11月份,轿车产量增长49.3%0,计算机产量增长105.5%,微型计算机产量增长84.9%、机床产量增长34.1%、发电设备增长72.5%。工业生产总量的扩张,增加对钢铁、机械、建材、化工等产品的需求。 使1-11月份重工业增长18.6%,加剧了能源原材料的供求紧张局面。2.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加大对投资品的需求。城镇居民改善居住条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产生对住宅和城镇基础设施的旺盛需求,带动房地产投资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增长;汽车、钢铁、机械、建材、化工等产品的价格上升,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向这些领域投入。1-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6%,高于上年同期6.2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增长52.2%,房地产投资增长23.9%。3.局部非理性投资过热,加剧了投资产品价格上涨。一是地方政府利用土地的支配权进行各种"开发区"、"工业园区"、"政绩工程"等建设项目投资,1-9月份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7%,而中央投资下降12%。二是对冶金、有色、化工、机械等行业的盲目投资热,其中1-11月份冶金、有色金属、化工等行业投资分别增长104.1%、70.5%、70.3%,加剧了投资品的供求矛盾。4.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贷款增速。1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狭义货币供应量分别增长了20.4%和18.9%,远远超过了年初央行确定16%的调控水平。其中贷款增幅最大的是是基本建设贷款和住宅消费贷款。充足的资金,支持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5.基础性产品国际依存度提高,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程度增加。我国自有资源有限,石油、黑色、有色金属矿产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需要大量进口。国际石油价格受世界经济、政治多种因素影响波动较大,其他基础性产品价格当前正处在低位恢复上升阶段,加之中国大量进口新增需求的拉动,国际市场这些产品价格大部分呈上升趋势,推动国内产品价格上升。 (三)供给减少是导致粮价上涨乃至推动居民消费价格快速回升的主要原因 2003年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截然不同,主要是近年来粮食连年减产、当年消费持续大于当年产量导致粮食库存下降和总供给下降引起的。1998年以来我国粮食连续五年减产, 2003年粮食产量已比1998年下降15%。粮食产量下降的原因:一是近几年国家实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政策,以及城镇开发建设占用土地,减少了粮食种植面积;二是几年来粮食价格偏低,农民缺乏种粮积极性和财力,减少投入,导致单产下降;三是农田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弱,自然灾害引起的粮食减产。应该看到,当前粮价是在长期低迷的基础上出现的恢复性上涨,现在的粮价还没有达到1996年粮食价格水平,同时反映出我国粮食结构性供大于求的状况正在改善。 (四)成本推动和供求关系改善,工业制成品价格下降速度趋缓 2003年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增加了制成品的生产成本,但对工业制成品出厂价格影响程度不同。1-11月份,生产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平均上涨4.6%,而加工工业出厂价格大致持平(2002年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仍然下降1.2%(2002年下降2.1%)。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加工工业企业对于生产资料涨价因素大部分是通过涨价转移出去,少部分是自己消化(降低成本或挤压利润);生活资料企业则大部分自己承受,少部分通过提高价格转移出去。 市场需求增长和供求改善是工业制成品价格止跌趋稳的因素。2003年1-11月份社会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8.9%,高于上年同期0.1个百分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2003年下半年600种商品市场供求状况调查表明,供求平衡的127种,占21.2%,与上半年相比,供求平衡的商品比例提高了6.7个百分点,说明2003年商品市场供求状况继续改善。 综上分析,我们对2003年物价形势的基本认识是:2003年价格水平全面稳定回升,是宏观经济较高速度增长的客观反映和内在要求,是持续几年的价格下降后的恢复性上涨;生产资料涨价仅在生产领域反映,尚未传递到居民消费价格;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主要是由粮价上涨引起的;消费价格上涨的总体水平较低,属合理区间之内,经济发展和社会完全可以承受;并且,一定幅度的价格回升,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消除通货紧缩的影响。 二、2004年价格运行的影响因素及走势预测 2003年价格运行已经进入上升轨道,关键是2004年价格上升的速度有多大,综合各种因素分析,我们认为2004年价格水平仍将在合理范围内继续回升。 第一,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仍然旺盛,但供给的增长将有利于抑制其价格的过快上涨 需求方面,受我国经济周期惯性、世界经济回暖以及国家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预计2004年工业及整体经济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从而从总体上保持对能源原材料需求的快速增长;受经济发展阶段特征影响,中国重化工业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仍然旺盛;虽然国家将采取适度措施解决投资规模过大,部分行业盲目扩张等问题,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略低于2003年。但考虑到投资的惯性作用、整体经济快速增长、以及大量结转的未完工程,预计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供给方面,2004年将有大批钢材、化工、有色金属的生产能力投入生产,增加供给量;同时,我国进口关税总水平将继续下调,取消或增加部分产品的进口配额,下调出口退税率,将减少出口规模,增加进口量和减少进口成本,有利于改善市场供求、抑制价格上涨。 第二,受供给增长时滞的影响,粮食价格将继续稳步回升,并带动食品价格继续上涨 粮食生产至少要有半年以上周期,2004年夏粮播种面积没有增长,夏粮的供给不会增加,年初粮食价格将继续稳步回升。粮价上涨将会刺激秋粮的增产和进口的增加,全年粮食价格水平将高于2003年,但涨幅不会太大。 受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与粮食相关的肉、蛋、禽、食用油的价格将稳步上涨,带动食品价格继续上行,同时推动居民消费价格继续上涨。 第三,工业消费品价格有可能出现低位正增长 随着能源、原材料价格的较大幅度上涨,工业消费品生产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成本推进涨价压力。但由于工业消费品领域存在严重的生产能力过剩问题,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企业通过涨价转移成本上升压力存在很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预计工业消费品企业将主要依靠两种办法消化成本上升的压力:一是内部消费或减少利润空间;二是通过对产品进行改头换面暗中涨价。另据有关部门分析,2004年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将略高于2003年,有利于抑制消费价格下降。综合各种因素,虽然价格下降的压力会减少,而涨价的幅度又会受到市场竞争的严格制约,不会出现大幅上涨的现象。 第四,服务价格虽有上涨空间,国家可以视情况进行调控 由于居民用水、电、燃气及公共交通等服务价格水平较低,有上涨空间,服务价格仍然呈上涨趋势,但这些价格多由国家管理,上涨幅度可以视情况进行调控。 第五,价格翘尾因素将对价格总水平产生较大影响 2003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加速是从9月份开始,1-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累计平均上涨仅0.6%。如果2004年价格上涨保持2003年年末水平的话,在计算2004年价格水平时,由于翘尾因素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至少要在1.5个百分点以上。因此,在看待2004年价格上涨水平时,有相当成分是计算技术引起的非实质性因素。 第六,要重视经济运行中引起价格波动的因素 一是冶金、有色、化工、机械等行业的盲目投资热,将造成投资品的短缺,推动其价格继续大幅上涨。并且一旦其生产能力集中形成,可能造成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引起价格的剧烈波动和资源的浪费。二是煤炭、电力、运输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紧张的现象,由于其建设周期长,很难较快形成供给能力,预计2004年煤炭、电力、运输的供求仍然偏紧,价格会继续上涨。三是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矛盾日益突出,对国际资源的依存度越来越高,经济运行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也会加大。 总之,2004年既有推动价格上升的压力,也存在平稳价格的条件。预计2004年居民消费品价格将呈适度上涨的态势,不会出现大幅上涨的局面,全年价格总水平将在3%左右,仍在经济和社会承受范围之内。但要采取有效措施,严防个别产品短期引起的价格暴涨和剧烈波动给国民经济造成较大的影响。 |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