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日起,厦门岛内将全面推行无公害猪肉上市,而在目前,我市市场上“放心肉”、“无公害肉”、“农家猪冷却肉”、“生态肉”等品牌肉的竞争却呈愈演愈烈之势。昨日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一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无公害猪肉上市准入制度推行以后,各种品牌肉都将面临一个考验:回归标准。
“三国演义”
据了解,厦门市场上在售的有“银祥放心肉”、“黄金香冷却肉”等品牌肉,即将进入市场的还有民惠食品有限公司的“生态冷却肉”。
最初提出“放心肉”是在1995年左右。据长期从事肉食品行业的厦门市食品公司的总经理张朱稀介绍,当时猪肉市场混乱,深圳市率先实行生猪由政府定点屠宰,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厦门的“放心肉”概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了出来。
最早扛起品牌大旗的是“银祥”,进入厦门岛内的时间是2002年4月21日,打出的品牌是“放心肉”。不过银祥食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苏永裕更喜欢把银祥肉品称作无公害肉,因为在去年8月银祥牌猪肉获得福建省首个生鲜肉类产品无公害证书。
2002年12月20日上午,位于小学路、浦南、担水巷三家有着同样品牌标识的黄金香农家猪冷却肉专卖店开张。这是厦门猪肉市场出现的第二个品牌猪肉。据食品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农家猪是指纯粹家养、没有喂过配合饲料的无公害猪。
而去年下半年上市的“合佳”品牌猪肉打出的却是生态猪肉的概念。什么是生态猪肉?民惠食品公司的解释是:在环境控制条件下,让生猪采食优质牧草和专用饲料,用天然植物配制的预混料添加剂取代化学添加剂和抗生素,以提高生猪自身抗病能力,并按照专有饲养标准和技术规程喂养。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商家的术语越用越专业,消费者的胃口也越吊越高。有人称厦门的猪肉市场进入了“三国演义”的混战状态。
谁为“正宗”?
苏永裕有意弱化银祥“放心肉”而强调“无公害肉”概念不失为聪明之举。在银祥放心肉推出以后,一场“谁是真正的放心肉”的争论也由此展开。一些农贸市场的个体摊贩以厦门市食品公司的名义,打出“纯正放心肉”的招牌,并在价格上打压银祥。
业内人士称:“出现这种情况是有原因的,因为放心肉压根就没有什么标准。”据这位业内人士介绍,在农业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制订的相关标准中,只有“无公害猪肉”、“绿色猪肉”和“有机猪肉”的提法,而“放心肉”、“生态肉”和“农家猪”等根本就没有制订标准。
在“放心肉”大战中,最让个体摊贩感到愤怒的是:同样是肉联厂定点屠宰的肉,凭什么有的就可称“放心肉”,其他的就不能呢?业内人士则称,定点屠宰只能解决有无病死猪肉,有无注水肉等问题;至于肉品的农残、药残、重金属、微生物等是否达到无公害的要求,不一定检得太仔细。要真正达到无公害的“放心肉”,只有从源头控制。
“无公害”不足1/3
厦门猪肉的源头又如何,记者了解到,厦门岛内的猪主要来自龙岩、福清、漳州等地,厦门本地也有一些猪场,但供应量不大。我市岛内每天生猪的消费量在1800头左右,即年消费量70万头左右,但市面上真正称得上无公害猪肉的,还不到1/3。
“无公害猪肉上市准入要求生猪来自无公害猪场,但要做到这一点相当困难。”昨日一位品牌肉的老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据介绍,省农业部门最近公布的无公害猪场有98家,在这些无公害猪场中,除去福州、宁德、莆田等猪肉销区和4家部队猪场,能向厦门提供无公害生猪的只有56家,按平均年产量1万头计算,就是所有的无公害猪都销到厦门都不够,更何况省外的深圳等地也向这些地方采购生猪。
无公害猪源的不足给厦门猪肉经营者最大的考验是要么是降低标准,要么是购买一些非无公害猪场的生猪打上无公害猪的耳标,欺骗顾客。不管哪种方式,导致的无非是价格战、概念战,离无公害的理想状态却越来越远。看来,“无公害猪肉”统一标准势在必行。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