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猪产业比重大,且具有发达的养猪业国家:猪肉比重超过60%,典型的国家是丹麦,猪肉占全部肉类生产的82.3%;奥地利占73.1%;荷兰53.3%。他们都是猪肉出口国,依靠养猪吃饭的。这类国家比重大, 数量多。活猪和猪肉质量都很高。养猪产业化、科学化、商品化程度很高。 具备完整的育种体系。这些国家的养猪业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他们有条件向世界提供优秀的种猪、饲养经验、先进加工方法和产品检验仪器及相关设备。 由于他们的技术和设备更新很快,在引进技术和设备时,特别要注意, 是否属于人家淘汰的二手货。
2、养猪产业比重虽大,但畜牧业不发达:这些国家利用养猪适应性广,解决人民肉食短缺。例如,越南猪肉占肉类的73.1%;朝鲜占68.1%。 为满足市场需求,利用猪的杂食性,饲料要求不高,繁殖快,所以“以猪为首”。亚洲类似国家也不少。
他们和我们过去养猪业类似,还在发展改造阶段。我国有些成功的技术、种猪和设备,无论在软件上或硬件上,还是能够为他们做出贡献。 出口推广给这些国家,技术虽不算先进,但经济实惠,很适合这些国家引进, 他们耗费的代价低,我们可以增加出口机会。
3、养猪产业比重大,但发展水平不平衡:例如,中国猪肉占肉类的65.7%;波兰占61.3%;韩国占1.6%。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市场和质量需求也十分复杂。部分地区养猪业比较先进,但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区, 猪肉比重大是为满足低收入人群消费。波兰经验是质量高的产品, 用来出口到发达国家,质量差的供应本国市场。我们也有类似情况。
目前,我国市场需求很不平衡,经济发达区和出口加工区, 无论在产品质量上或安全卫生上,都要求很高。因此, 有必要建设与丹麦等先进国家近似的猪肉供应和出口加工区。采用人家的标准,应用他们的技术和设备, 达到一样高的产品质量和安全卫生标准。我们就可以在对等的基础上, 开展合作与贸易。中国是养猪大国,局部地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养猪区, 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当然,猪肉价格也随质量而提高, 一部分人应当习惯高质、高价。它将成为带动全国养猪科技水平提高和产品出口的基地。
国家在产业政策上,应集中扶植,不要分散,将种猪繁育、 规范饲养、区域防疫、食品加工,集中在几个区域内。 国家应优先扶植有实力的大企业或企业集团。当然,千万不能一窝蜂地“遍地开花”。 发展养猪加工区的好处是:
A、有利疫病控制:现代化养猪加工区应有立法,让选择的种猪场、规范化的规模养猪场和工业加工企业有法律地位优胜。 不准许一般农村分散养猪存在。不要等到防疫期间,再让农民杀猪。真正作到无传染疫病区, 并且得到国家和国际检查、监督认可。 我们可以对任何国际市场保证食品安全和卫生。
B、有利控制污染:养猪和食品加工都是高污染的产业。在养猪饲养、加工区,统一处理饲养、屠宰、加工污水污物。让屠宰厂退出大城市, 根治大城市环境卫生问题。
C、有利物流配送:现代养猪加工区有专门的企业从事物流配送,不但解决规模养猪的大量饲料、产品运输, 而且为城市的“物流配送中心”输送“冷鲜猪肉”或加工食品。让大城市与饲养、屠宰、加工业务彻底分离, 而且得到新鲜、高质、安全、卫生的猪肉食品。
D、有利市场供应:现在城市食品安全问题很多,防不胜防。看来,依靠“大盖帽”“围追堵截”,并非长久之计。长远看, 需要有专门物流配送企业,从现代养猪加工区定点供应。不但质量、安全、卫生得到保证, 而且数量、品种也可有计划进行。养猪加工区也与国际接轨,产品互补。 我国是个世界餐饮业大国,全球大小城市都有中国餐馆, 但是没有一个从中国“配送的原料供应企业”。让世界人民真正品尝中国风味产品。 现代养猪加工区也是有特色的出口加工区,就此让中国的猪肉产品走向世界。 质量高才能促进我们的产品外销。
我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市场也非铁板一快。 我国总体经济发展的确惊人,但不要头脑发昏“飘飘然”,人均收入是世界百位以后, 许多亚非拉国家比我们强,应当利用猪的杂食性,广开饲料门路,是我国长期战略。 残羹剩饭当然是养猪巨大资源,且我国人口众多,餐饮业数量很大。 但实际我们并不重视,经常“围追堵截”所谓“垃圾猪”。如能加强管理, 专门解决卫生问题,作为产业来经营,将大有可为。低价的猪肉市场是长期存在, 让进城农民工和低收入人群有肉吃,也是我们的职责。
4、养猪产业比重很小,猪肉产量也不多的国家:主要集中在草原为主或穆斯林国家。猪肉只是市场的补充和调剂。例如,全非洲猪肉只占肉类的6.5%;阿根廷占5.3%;新西兰3.6%;埃及0.22%。由于地区经济特点, 养猪不一定合算。我们的战略应当是“互助合作”, 指导思想是“你活我活”,不搞“你死我活”。利用我们也需要进口人家的产品,如羊毛、牛肉、矿产,加强相互贸易,扩大我国猪肉市场。学习发达国家经验, 珍惜从一点一滴做起。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