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猪肉价格一个劲儿地往上蹿,政府又开始坐不住了。
据媒体报道,北京、重庆、宁波等地的政府部门已经以“政府储备肉”的方式来干预市场了,而商务部也开始酝酿出台《中央储备肉管理条例》。
政府采取干预措施并不令人吃惊,因为“菜篮子工程”一直就是各级政府“政绩”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
,食品价格也的确关乎政治及整个社会的稳定,去年SARS期间,部分城市出现了抢购现象,当时政府出台了《突发事件生活必需品应急管理暂行办法》,今年4月,国家15个部委又联合出台了《全国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紧急预案》。
那么“政府储备肉”就是一剂“对症下药”的良方吗?笔者不敢苟同。
考虑到战争、瘟疫、自然灾害等“非市场因素”对生活必需品市场的重大影响,政府制订紧急预案是必要的。但是今年,上述“非市场因素”并没有出现,整个必需品市场也基本是由市场环境决定的。要知道,此次猪肉涨价的原因主要是成本提高所致:粮食涨价导致饲料涨价30%左右,同时全国治理车辆超载也使生猪的运输成本上涨40%,对大多数养猪户、猪贩和肉贩来说,涨价只是顺应市场的无奈之举,因此可以说是一种“合理涨价”。
对于成本推动型的肉价上涨,政府却以亏本的方式向社会投放“储备肉”,这虽然会使市民暂时受益,但同时也必然打击无辜的养猪户、猪贩和肉贩。
中国的养猪业以家庭圈养为主,养猪是许多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规模小、技术差、风险大、收益低。在中国粮价一直高出国际价格30%~60%的情况下,中国的猪肉价格却一直大大低于国际水平,这实际上是对养猪业利益的牺牲,此前养猪大省四川的养猪户几乎已经是无钱可赚,很多地方农户已经不再养猪了。
然而此次猪肉涨价的真正受益者仍然不是养猪户,而是养猪业的上游产业,当然还有中国的公路交通秩序。
但现在政府动用“储备肉”来干预市场强行平抑价格,其结果必然会把损失转嫁给养猪户和肉商,这对于增加生猪存栏量和猪肉供应来说显然是背道而驰的。粮贱伤农,猪贱同样伤农,这种干预方式对猪肉市场的正常秩序无益,同时也可能使市场陷入“越涨价越短缺”的恶性循环。
此次肉价上涨从表面上看是成本上升所致,而其背后还有着两个潜因,一是“放心肉”、“定点屠宰”等食品安全工程的开展,导致部分城市出现不同的肉源垄断,二是由于疯牛病、禽流感的影响,国际猪肉贸易大增,国际猪肉价格急剧上涨,中国猪肉出口量也大幅增长,严重影响了国内市场的供需平衡。
政府打击“私屠滥宰”、打击“注水肉”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只是“一定了之”,以批准若干个“定点屠宰场”的方式来简单处理,未免有简单草率、偷懒耍滑之嫌疑,主管部门是不是应该以大密度、高效率、更细致的跟踪检查来行使监管职能?
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鲜、冻猪肉的出口量同比增加38.9%和67.5%,在国内猪肉价格也大幅上涨的情况下,还有必要固守外贸优先的政策吗?
对于一些政府部门来说,在急着“开药方”之前,是不是更应该沉下来反思,自己之前这些年开出的系列药方是不是管用。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