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猪价行情短信  猪e周刊  VIP专区
首页 | 技术 | 财经 | 商城 | 种猪 | 仔猪 | 兽药 | 饲料 | 器械设备 | 招聘求职 | 康大夫 | 猪猪问答 | 猪猪报价 | 猪猪论坛 | 猪友圈 | 博客 | 百科 | 导航
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养猪新闻 > 行业点评 >

“十一五”养猪业发展建议

时间:2008-06-10 来源: 作者: 点击: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1)基于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原则,深入研究本地区在经济发展、社会消费意识、市场需求等影响消费因素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当地对猪肉需求发生怎样的变化,提出猪肉市场各类产品实际需求量的指导意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科学地指导养猪,包括加工的生产和发展,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没有市场实际需求的信息,盲目简单地扩大生产规模,就会造成重复生产,就可能出现生产过剩,自由地、盲目地、不考虑不研究市场实际需求地粗放发展养猪生产,既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同时造成市场价格的大起大落,尽管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出现价格波动,但大幅度的价格波动带来过度竞争和资源的浪费,是行业不成熟的一种表现,这种波动不仅对生产者不是利好的,也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行政、协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开展市场调研,适时发布现有产能、在建规模、发展趋势、原材料供应以及价格变化和相关行业发展等方面的信息,研究当地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平衡。当一个地区已经实现平衡时,适时发布预警信号,通过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扶优汰劣,建立适应当地实际情况的科学的法制性准入制度,抑制生产的盲目发展,为产业顺利发展奠定基础条件。
    “十一五”期间,我国生猪的年出栏量是否还要继续增长?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2000-2010年《中国营养和食品计划》,到2010年,我国城镇人口年度消费肉类32千克,农村人口年度消费肉类28千克的指标,我们目前的肉类生产能力已经超过了这个指标。尽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肉类为标志的动物性食品需要量增加,但我国人民的实际消费需要具有多样性,食物本身具有多元替代性,由于农牧产品的总量增产,花色品种增多,价格平稳,猪肉的消费量将基本稳定,城镇消费数量稳定或适当减少,农村将适度增加,但提高农村的消费水平只能是一个长远的规划和目标。
    同时也要现实地分析,尽管我国粮食年年增产,2005年达到了4.84亿吨,比2004年增长3.1%,但对于众多的人口来讲依然是紧缺的,粮食是制约猪业发展的制约性瓶颈之一。“十一五”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我国猪业发展的重点,应该放在以提高每头母猪年出栏育肥猪头数为标志的生产力水平上,2004年全国的平均数量只有13.42头(出栏猪61800.7万头,繁殖母猪4605.2万头),这是一个很低的水平,与发达国家18-20头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现在需要解决的是养猪生产的水平,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提高水平实现产业的发展,这符合科学发展观。
    (2)基于产业化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原则,还需要积极推进养猪方式的转变与标准化生产,建立完善的质量标准和监管体系,引导养猪企业按照标准化进行生产和改造。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以及鼓励养猪合作经济组织等形式,按照经济规律和科学原则,示范和引导农村广大的散户或小规模饲养实现产业化发展,从2003-2004年规模养猪的发展情况看,各规模类型的猪场数量及出栏猪数量都有较大的增长,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水平的适度规模养猪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与此同时,需要研究猪业产业链的理念和发展模式,猪业企业根据自身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确定发展战略并组织实施。
    (3)在产业布局上,需要利用经济、政策等手段进行产业布局的调整,使养猪生产在各具区位优势的地区发展。尽管各地区都可以发展养猪生产,但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资源、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等的差异造成生产成本的区位差异,如在农区,比较容易处理养猪,产的粪尿废弃物,或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等,处理成本低,但这些问题在城乡结合部,由于人口密集、土地资源有限、对环境要求较高等,处理同样的问题不具备区位优势,增大处理费用,由此带来成本上涨,生产不具备竞争的优势。在调整养猪生产区域布局和产业格局(规模比例)时,需要从市场的角度出发,从战略上树立最经济利用养猪生产的粪尿垫草等污物的方法是还田循环,依靠政府的项目投资开展畜禽养殖污染只具有引导和示范性,是一时一事性的,不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4)良种是大幅度提高猪业生产力水平、畜产品质量以及市场竞争力最积极的因素,是猪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良种的使用可以促进猪业生产几乎所有环节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是实现猪业可持续发展和推进现代化养殖方式的首要环节,是猪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为实现猪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运用法律和市场机制推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种猪企业特别是育种场(纯种核心群猪场),是良种技术创新、选育新猪种的主体,育种场须有适度的规模,只有具备足够的规模,才有可能运用先进的遗传育种理论,采用先进的技术,选育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市场需求的良种猪,逐渐摆脱我国养猪生产依赖国外进口种猪的局面。尽管适时的国外引种猪是必须的,但只能作为一种资源(特定基因)引进,频繁引种的结果就是与原有群体的混杂和不断地杂交,性能表现无论怎样优秀,也只是一种无法真实遗传的杂种优势,再进行自群繁殖时,一定会出现分离或退化,这是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品种改良依赖引进种猪可以是市场行为的一种选择,但不是科学的技术路线。根据实际需要建立比较完整的、相对独立的、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的良种繁育体系,尽量减少跨省区商品猪生产性的种猪调动,这对控制疫病也是必须的手段。为加快品种改良,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也是十分需要的。
    (5)为确保猪业的顺利发展,必须加大猪病,特别是影响猪业发展重大猪病的控制,防范疫病风险,确保养猪生产的安全。现代养猪业必须是可以被控制的,控制的难点在于对疫病的控制,有效控制了疫病,其他都好控制,养猪企业的成功需要多方面努力才能实现,一旦出现疫病问题,仅仅这一个因素就可以把企业搞跨,这已经被国内外的事实所证明,对此必须保持高度警觉,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基于动物防疫法的要求,严格和有效的源头管理、流通管理和免疫管理是必须的。从科学的角度,从切断传染锁链的各个环节控制猪病的发生,切实转变仅仅依赖疫苗和药物控制疫病的观念,减轻疫病对养猪生产安全的影响,提高养猪生产的整体水平,提高养猪行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提高猪肉及其制品的食品安全,对猪病没有良好的源头管理与控制,养猪业就谈不上现代化。随着国家兽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控制猪病,特别是控制重大猪病的工作应该取得创新性进展。
    2006年以来,猪价的整体价格水平在盈亏平衡点徘徊,与2003年7月之后节节上涨的猪价形成很大的反差,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持续的低价,必然催进管理水平低、生产成本高的猪场倒闭,由于倒闭而空出来的市场,为管理水平高、技术水平高、生产水平高的企业提供发展的机遇,市场经济的本身就是促优汰劣。倒闭些猪场对猪业经济发展来讲,是一件好事情,一些猪场的倒闭或退出,不会在多大的程度上影响猪肉市场供应,只要有市场需求,养猪生产就能够发展。我们养猪人要面对现状,明确自我,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水平,调整发展路线,把企业提升到新水平,实现猪业产业新的发展。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注册会员
图片新闻
今日热帖
热门文章  
热门日志  
推荐商品  
猪猪问答  
关于猪e网 - 广告宣传 - 意见与投诉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本网招聘 - 网址导航
©版权所有 2009-2010 中国猪网 - 猪e网 - 猪易网
业务联系: (010)82921526 82920653
京ICP证090350号 电信业务审批[2009]字第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