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销情况
1、生猪总存栏继续下降,公母猪存栏开始回升。
据省肉类协会调查推算,6月末全省生猪存栏4426万头,比去年同期上升4.5%,比上月下降7.6%。其中公母猪存栏442.9万头,比去年同期下降15.7%,比上月上升15.9%;仔猪存栏768.4万头,比去年同期上升3.3%,比上月下降10.4 %;育肥猪存栏3214.7万头,比去年同期上升10.9%;比上月下降5.6 %。公母猪存栏占生猪总存栏的10%。存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前两年猪价持续高位运行,养猪业投资较热,各类养猪小区和合作组织蓬勃发展。2005年9月猪价开始下滑,尤其是春节后猪价一度跌至近年来的最低点4.2元/公斤,一些大中型猪场开始缩小规模,小的养殖场则纷纷关门歇业,一般农户也在淘杀母猪,在等待时机的好转。6月底全省公母猪存栏量比上月上升15.9%,表明生猪生产开始出现恢复性发展势头。
2、规模养猪进一步发展。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我省生猪传统养殖模式发生较大变化,农户空栏户大幅增加,大中型规模化养殖企业迅速发展。目前,全省生猪规模养殖小区发展到866个,养殖场达1300多个,其中:万头以上的猪场已达到100多个,5000头~10000头的100多个,1000头~5000头的400多个,1000头以下的达300多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0%以上。
3、猪价略有回升,但涨幅不大。
据全省20个行情调查联系点统计,7月上旬全省生猪收购价平均为6.2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下降21.7%,比上月上升6.9%;仔猪市场平均价为5.6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下降31%,比上月上升7.6%;带皮骨统肉价格为10.6元/公斤,去骨价格为12元/公斤,前后腿价格为13元/公斤,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6%、8.7%、8.8%,比上月分别上升8.2%、11%、8.3%。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生猪价格虽有反弹,但仍在低位运行。去年9月,我省活猪价格达到9.9元/公斤左右的历史最高点,此后一路振荡走低。2005年底8.5元/公斤左右,今年6月6元/公斤左右,目前徘徊在6.3元/公斤左右,比2005年9月下降35.4%,比年初下降27.3%。该价位仍在盈亏临界点以下。
二是出口、外调难度大。养猪业是我省的传统产业,也是我省的优势产业,年出栏生猪5500多万头,但消费水平有限,生猪产品主要靠外销。由于受国际市场对肉类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和全国性生猪生产相对过剩的影响,再加上上海、深圳、北京等相继实行生猪产品“市场准入”,提高了调入门槛,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今年上半年我省生猪出口和外调量明显减少。上半年出口下降28.9%,调省外下降幅度较大。
三是养猪行业亏损严重的局面尚未改观。当前,玉米市场平均价为1.36元/公斤,同比上升13.3%,环比上升6.3%;豆粕价格为2400元/吨,麸皮价格为1100元/吨,猪粮比价为4.6:1,(正常值为5.5:1) ,每头猪亏损60元左右。按年出栏5500万头计算,全省将亏损3-4亿元。
四是农民养猪积极性的恢复尚待时日。面对生猪价格的下降和饲料价格的上升,农民的养猪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一些大中型猪场开始缩群,一般农户正在宰杀母猪。农贸市场出售母猪的农户很多,据估算,全省母猪宰杀率约为25%。育肥户处于观望状态,仔猪补栏明显不足。
三、趋势预测
从我省的养殖情况看,由于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变,预计近段时间,生猪及猪肉价格不会有大的上涨。但随着生猪存栏结构的调整和季节性消费需求的变化,进入9月份后猪价可能有一定的反弹。
四、措施建议
1.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的通知》(豫政办[2005]2号),尽快恢复和建立省市两级生猪储备制度;建议设立生猪生产风险基金,在市场波动、亏损严重时对生猪生产者给予补贴;另外,通过贷款、贴息等办法,调动规模养猪场生产积极性,提高生存能力。
2.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积极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研究制订行业标准,积极开展组织、协调、沟通、信息交流等工作,促进生猪生产向订单养殖发展,实现生产、销售的有序进行。同时,搞好生猪产销调查,开展信息服务,减少盲目性。
3.开展产销对接,扩大省外销售。目前,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广州、杭州等地已陆续实行了肉品市场准入制度并建立厂场对接关系。建议进一步探索和发展我省与上述地区的场场厂、厂场对接关系,并逐步完善和规范,以进一步扩大河南生猪在全国的销售比重。
4.有一定规模的养猪场应抓住时机,通过引进、淘汰,调整猪群,以降低养殖成本,使猪群结构趋于合理,经营有利可图。
5.肉类加工企业,要扩大生猪屠宰与加工,扩大冷鲜肉和肉制品的省外销售;有实力的肉类加工企业可利用当前价格较低的机会,适当扩大收购量与屠宰量,增加库存,淡储旺销。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