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猪价行情短信  猪e周刊  VIP专区
首页 | 技术 | 财经 | 商城 | 种猪 | 仔猪 | 兽药 | 饲料 | 器械设备 | 招聘求职 | 康大夫 | 猪猪问答 | 猪猪报价 | 猪猪论坛 | 猪友圈 | 博客 | 百科 | 导航
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养猪新闻 > 行业点评 >

推进动物健康养殖提升畜产品市场竞争力

时间:2008-06-10 来源: 作者: 点击: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作者:江苏省连云港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于维军  

  近年来,我国养殖业发展迅猛,在为国民提供丰富的肉、禽、蛋、奶等产品的同时,其安全性也愈来愈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长期以来,养殖业一味地追求数量的增长、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和经济利润的回报,却忽视了当前养殖业存在的许多问题。去年上海的“瘦肉精”事件、河北的“红心”鸭蛋以及“致癌”多宝鱼事件等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发生,暴露了我们养殖环节中还存在严重的安全生产隐患。
  当前养殖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养殖业对环境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
  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不断增加,畜禽的粪便和污水排放量也随之大量增加,养殖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国家环保总局曾组织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畜禽养殖的污染相当于工业污染的总和,我国环境污染正在转型,工业污染比重下降,农业污染日益突出,规模化畜禽养殖造成的有机污染已相当于全国工业污染的总量,目前成为我国最为严重的污染问题之一。
  滥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抗生素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
  作为治疗、保健、防病治病和促生长作用,抗生素在畜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任何一种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抗生素在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日益凸显出来。在养殖环节中随处可见的抗生素以及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株的传播扩散,正在对我们的养殖业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危害,同时对人类的健康也构成严重的威胁。在养殖业生产中长期大量滥用抗生素带来的危害突出表现在:
  一是由于抗生素的长期滥用和误用,不但激化了病毒的进化,而且使细菌的耐药性直线上升,使动物的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导致病菌感染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同时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费用越来越高,使得养殖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目前,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致使畜禽机体免疫力下降,并破坏动物消化道微生物平衡,导致动物内源性感染和二重感染,造成养殖场细菌性传染病居高不下,危害日趋严重。同时,由于耐药性的产生和药物治疗效果的下降,使得一些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过去并不严重或较少发生的细菌病,现已上升为家禽的主要传染病,这与长期滥用抗生素有直接关系。
  二是在养殖业中,大量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在畜禽产品中造成残留,对人体构成危害。当人们吃进含有药物残留的动物源性食品时,各种抗生素必然在人体内蓄积,然后导致各种危害,主要是药物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变态反应、细菌耐药、菌群失调,更为严重的是致畸、致癌、致基因突变,即“三致”作用。
  三是动物大量服用抗生素后,某些药物会以原型或代谢物形式经粪尿等排泄到外界环境,造成环境污染。一方面使环境中的耐药菌株增加。一些稳定的抗生素随畜禽粪尿排泄到环境中,能稳定地保存很长一段时间,这些抗生素及抗寄生虫药物能使环境中的细菌和寄生虫产生耐药性。另一方面又通过食物链对人类构成危害。动物排泄物中的一些抗生素,可以通过植物链作用于人体。如链霉素和土霉素在土壤中降解很慢,并能在土壤中蓄积,被植物吸收后能在植物体内保存很长时间的抗菌活性。通过食物链,畜禽排泄物中的某些抗生素最后到达人体内。在低剂量抗生素的长期作用下,人体内的耐药菌增加。随着世界各国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兽药在环境中的蓄积、转移、转化和对各种生物及人类健康的影响,并在国际上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四是药物残留是影响动物产品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也是动物产品贸易技术性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世界各国所高度重视。由于一些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对动物产品中的抗生素要求越来越严,而且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量的检测已成为世界肉类贸易中重要的技术指标和技术性壁垒之一,这一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动物产品出口的瓶颈。
  由动物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严重
  据有关报道,自改革开放以来,从国外传入或国内新发现的动物疫病达30多种。目前,猪、牛、羊、禽的死亡率分别达8%、1%、4%、18%,每年因发病死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亿元~250亿元,约相当于畜牧业总产值的2.5%~3.1%,农民人均损失25元~35元。由于发病造成的动物生产性能下降、畜禽产品品质下降、饲料消耗增加、人工浪费、防治费用增加、环境损害及相关产业的经济损失就更加巨大,估计约为发病死亡造成损失的3倍~5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动物疫病正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国畜牧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发挥。
  养殖业面临着国内外市场的严峻挑战
  目前,畜禽产品的安全卫生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纵观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新的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畜牧养殖业中滥用兽药、抗生素、激素类物质的副作用,以及前些年在欧洲发生的疯牛病、口蹄疫,二口恶英、除草醚、甲孕酮污染饲料等都是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代表性问题,造成了重大的社会影响,并引起全球关注。因此,畜禽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食品卫生或食品污染的范围,而成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健康发展的整个食物链的管理与保护问题。基于此,世界一些国家都构筑了自身各具特色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从法规体系、监管体系、标准体系、检验检疫体系、认证体系等各个方面来保证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
  在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扩大的今天,我国畜牧养殖业获得了加速发展的新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国内外市场的严峻挑战。
  首先,从国内市场看,面临严峻挑战。目前我国的肉类和禽蛋总量均跃居世界第一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畜牧大国。现代畜牧业为人类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肉、禽、蛋、奶等产品,但其安全性愈来愈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由于动物源性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屡屡发生,动物源性食品的卫生安全已经成为消费者日益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越来越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消费信心。特别明显的表现是,在去年上海的“瘦肉精”事件、河北的“红心”鸭蛋以及“致癌”多宝鱼事件中,人们都不敢购买和消费相关产品,造成其产品大量积压和大幅度降价,给整个产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并使整个产业陷入困境。可以说,由于畜禽产品的安全性问题日益凸显,消费者对畜禽产品产生了信任危机,养殖业正面临严峻挑战。
  其次,从国际市场看,畜禽产品的安全卫生质量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畜禽产品扩大出口的瓶颈。近年来,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欧、美、日、韩等多国以食品安全为由,制定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及种种“绿色壁垒”措施,限制我国食品、农产品入境。欧盟多年来一直以疫情(禽流感、口蹄疫)国家为由,禁止进口我国的禽肉、动物肉类产品。2002年初,以氯霉素残留超标为由,禁止进口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对欧出口(包括食品、水产品、肠衣、蜂蜜等);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欧盟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法规》,进一步抬高了食品进口门槛,要求实行食品供应链(即从农场到餐桌)的综合管理,并特别加入了善待动物条款,产品需具有责任可追溯性,出现问题的食品建立召回制度。今年欧盟又出台了食品污染最高限量的新法规(EC1881/2006号条例),已于3月1日正式生效。新法规对硝酸盐、真菌毒素、重金属、二口恶英及类二口恶英多氯联苯和三氯丙醇和苯丙吡等六大类食品污染物作出了最高限量要求。上述污染物涉及面极广,水产品、动物产品、加工食品、蔬菜、水果等各类动物源性食品、农产品都在新法规的监控范围内。新法规的实施对我国农产品输欧影响范围广、损失大。日本近年来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先后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修改了食品卫生法,重新建立和完善了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配套法规。已于2006年5月29日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明确设定了进口食品、农产品中可能出现的734种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近5万个暂定标准,对未设标准而欧美国家也无标准可参照的,推行一律标准,即农残标准限量为0.01ppm。据统计,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后,对我输日农产品、食品带来严重影响,导致成本加大、检测费用增加和检测时间延长,出口难度和风险增大。另外的主要贸易出口国美国、韩国等也以食品安全为由增加了法规标准,提高了限制进口措施,都直接对我国农产品、动物产品的出口造成影响,致使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贸易不断出现逆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近年来国内禽流感、口蹄疫疫情不断发生,导致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至今仍维持对我国生鲜乃至熟制畜禽肉的限制进口措施,并且很难在短时间内加以克服和解决,我国畜禽产品出口仍将面临严峻形势。
  大力推进动物健康养殖,提升畜禽产品市场竞争力
  我国养殖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在适应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我国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无须讳言,在新的形势下,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危机。一方面,在国内市场上,伴随小康社会的建设,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日益改善,特别是在肉、蛋、奶等动物源性食品的消费上越来越注重安全和质量;另一方面,在国际市场,我们不得不承受国外技术壁垒给我国畜禽产品出口设备的巨大障碍,目前,安全性问题已成为制约着我国畜禽产品出口的瓶颈。如果不解决好我国畜禽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将出现国内产品出不去而又被国人所排斥,国外产品又将大量涌进来的被动局面。
  因此,我国养殖业必须大力推进动物健康养殖,尽快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并与国际接轨;应改善目前的饲养方式,科学精准地选用和使用抗生素;采取综合防病措施,如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畜禽抗病力,优化畜禽饲养环境,阻断疫病传播,严格执行防疫制度,防止疫病发生等,才能有效地控制畜禽产品药物残留。政府相关专业主管部门应在做好饲料安全监管工作的同时,积极因地制宜地制定出新政策,探索新机制,鼓励推动相关学科的研究机构加速开发大宗养殖门类生产急需的绿色安全饲料添加剂新品种,最终替代抗生素,从而取消使用饲用抗生素,这是彻底解决抗生素残留问题、保证畜产品安全的必然趋势。养殖企业只有生产出优质、安全卫生的畜禽产品,才能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才能扩大国际国内的贸易,避免因质量安全卫生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从而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注册会员
图片新闻
今日热帖
热门文章  
热门日志  
推荐商品  
猪猪问答  
关于猪e网 - 广告宣传 - 意见与投诉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本网招聘 - 网址导航
©版权所有 2009-2010 中国猪网 - 猪e网 - 猪易网
业务联系: (010)82921526 82920653
京ICP证090350号 电信业务审批[2009]字第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