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方整体“禁猪”,这无疑是个引起争议的话题,引起很多人质疑。质疑是必要的,但笔者认为,对于“禁猪令”还是辩证地看待为好。
首先,我们要看到,现在不少南方地级市里,种粮的农民已越来越少了,而且化肥也成了主要的肥料。所以,关于该如何处置生猪的排泄物的问题也就变得相对突出了。
其次,东莞市经贸局人士介绍说,从去年开始,该市已进行“生猪供莞定点基地”认定工作,两批基地相加,共可供应400万头生猪。而这正是东莞年均消费生猪的总量。既然如此,自己不养猪也罢。
其实,东莞市的“禁猪令”主要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作出的决定。东莞市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其最大特点是工厂多、外来人口多,农业已不是最主要的经济方式了。不养猪既可以节约土地,又可以减轻当地环境污染的治理难度。再往大一点说,这也有利于其他地区发展生猪生产,符合各地区之间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总的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我们大可不必过虑了。摘自《广州日报》
拿猪开刀站不住脚
●反方观点
曾经看过一个科普段子,话说全世界几十亿头牛假如同时放屁,会令全球气温上升好几度。我不知道某些城市管理者是否从中觅得了治理玄机,但他们呼吸的空气里有猪排泄物的味道,似乎是不可忍受的。
拿猪开刀的依据是什么?相关负责人不厌其烦地强调:“仅现有75万头生猪带来的污染排放量,就相当于450万人口的污染排放量”。其实公众从常识就可推断,养猪业并非当地城市污染的主要来源。况且,养猪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并非不能控制。不实事求是提出解决方法,不仅在法理上站不住脚,更让人看到了行政洁癖的发作。
虽然我们可以看到“51个定点基地保证东莞猪肉供应”的措施,但是太多事例证明,所谓的“定点”即使有招标的辅助措施,也很难避免权力寻租、暗箱操作等腐败行为的发生。
没有从民生角度出发的深入调研,没有充分衡量禁止养猪会不会变成对民众的菜篮子开刀,我们也看不到可靠的数据支持,又怎么能指望民众对禁猪方案表示认同?(信息时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