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有所回落的涨势里,以食品类价格最难抑制,同比上涨14.4%。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6%(猪肉价格上涨12.1%),鲜菜价格上涨8.4%,粮食价格上涨8.6%。这组数据,无论是拎菜篮子的还是吃食堂饭的,比照起来心里最有数。按照中央的说法,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就是一保一控。保是保经济平衡较快发展,控是控制物价过快上涨。CPI的百分比高低,就是物价的晴雨表。我们可以发现,CPI的关键,是食品类,食品类里,猪肉最要紧。
都说“强按牛头不饮水”,那么,下半年这犟头倔脑的猪,按不按得下去呢?或者说,猪肉行情还会保持10%以上的同比上涨幅度吗?你听听这样的分析靠不靠谱——
从季节因素讲,秋冬季的猪肉价格是通常会比夏季要来得高一点的。但今年有点特别,很可能夏季的坚挺已经挤压了秋冬季的利润空间。
再从宏观面上讲,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最近一段时间玉米期货的行情,一直在走低,表明投资者预期市场供应充足。而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预测,中国今年玉米产量将达到1.56亿吨,同比增幅2.74%。另外,原油价格继续回落和美元汇率反弹等外围因素也打压了玉米期货价格。
之所以要关注玉米价格,是因为玉米是生猪的主要饲料,一般要占全部食料的百分之六七十。也就是说,因为玉米对生猪生产(其实还包括禽蛋类食品)的成本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另外,国家相关部门的倾斜扶助政策,也会逐渐在养猪业中显现出来,特别是中国中西部地域反应较为明显。生猪存栏数应该有恢复性超前增长。其中不利的一面,是相对来说,中国东部的地方政府出于土地、环保、税收等方面因素的考虑,老实说发展养猪业的积极性并不高。而四川地震,也造成了一定数量的生猪减损,幸存的“猪坚强”们毕竟没有伤亡率来得高。
利好消息,是有些房地产商因为楼市低迷转而投资养猪业;还有国外同行也进入中国大陆兴办养猪业,更值得一提的是,据《农民日报》报道,高盛公司近期斥资2亿~3亿美元,在中国生猪养殖的重点地区湖南、福建一带一口气全资收购了10余家专业养猪场。据称,锐意做中国“猪老板”的国际投行并非只是高盛一家,德意志银行也开始大规模布局中国的养殖业。根据一般逻辑,这些外资的投入,将促进中国生猪养殖产业的规模化和效率的提高,还将促进这个产业的集中度和竞争程度的提高,也能够帮助引入国外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应该是件好事。
综上所述,进入秋冬之后,“猪头”是不应该再翘得老高的,价格应该在持平或小幅上涨上运行,比较可能。如果猪能“放低身段”,则全年CPI“先高后低”大势预期不会出错,但要全年控制在5%的同比上涨范围内,恐怕蛮吃力的,即便达不到这良好的愿望,也不应该太意外。如果猪肉价格能控制在同比上涨10%以内,就算成功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