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猪价行情短信  猪e周刊  VIP专区
首页 | 技术 | 财经 | 商城 | 种猪 | 仔猪 | 兽药 | 饲料 | 器械设备 | 招聘求职 | 康大夫 | 猪猪问答 | 猪猪报价 | 猪猪论坛 | 猪友圈 | 博客 | 百科 | 导航
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养猪新闻 > 行业点评 >

需求依然不旺,玉米价格短期维持弱势运行

时间:2008-09-03 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 作者:映雁 点击: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8月底以来,国内玉米市场整体需求依然不旺,虽然目前奥运会已圆满闭幕,但因奥运环保问题而停产的部分华北玉米加工企业则依然受残奥会的影响而处于停产状态;与此同时,畜禽养殖业在一些地区发展受阻,拖累饲料玉米消费水平持续下降,饲料企业受制与销量不佳及资金周转的问题,采购意愿普遍较弱,而政府通过多样化的调控手段,使得国储粮大量进入市场流通环节,对一些继续“持粮待涨”的粮商构成了不小的心理压力。为避免价格下滑造成进一步的经济损失,部分粮商目前低价抛售的心态渐强。由于需求持续不旺,玉米市场人气涣散,卖方大量出货的可能性较小,买方的价位已经逐渐成为市场价格的导向标。预计随着关内产区春玉米的陆续上市,加上北方两大主产区增产前景看好,在工业及养殖需求增长较缓慢的背景下,玉米现货价格的最终决定权仍将被掌握在多数买方主体的手中。

  今年7-8月份以来,华北部分深加工企业及养殖业对玉米的需求始终维持低迷状态,市场一直被看弱的气氛所笼罩,因而多数企业采购观望气氛渐浓,加上国家通过储备粮连续拍卖及移库南方进一步保证市场供应,因而目前我国玉米市场整体的供应形势依然未出现明显偏紧局面。受政策调控压力、需求不旺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购销双方均对近期玉米行情看弱,加上天气条件使得粮食储存难度增加,而产销区部分粮食同时又需面对资金周转及还贷的多重压力,抛售现象在市场上明显增加,而采购主体则抓住卖方急于抛售的心态趁机低价收购,因此近期市场上可议价空间逐步放大,并形成买方掌握定价权的市场格局。具体内容概述如下:

  一、政府调控手段多样,供应量放大,粮商压力之下抛售心理渐强

  对于目前国内玉米市场而言,政策调控无疑已成为影响市场走势最关键的主导因素之一。自今年年初以来,国家通过取消玉米出口退税、征收出口关税等举措限制出口,并增加国内共给,已达到平抑价格的目的。并开始在南方销区市场持续进行国储粮拍卖活动,有效制约销区价格出现过快上涨的局面。不过,面对东北玉米价格的坚挺之势,我国政府决定自7月22日起在当地举办临时储备玉米拍卖活动。随着连续6周拍卖的进行,成交结果逐渐下滑。而8月26日的第六次拍卖中,黑龙江地区全部流拍,可以从一个层面上反映出目前市场供需状况已经明显发生转变,且价格走势趋弱。

  与此同时,自8月5日起,国家取消了在南方销区连续举行的国储粮拍卖,将投放重心转向东北产区。由于国储粮出库需要一段时间,加上东北铁路运输的制约,处于对后期南方销区市场供应或出现短缺的担忧之下,政府近期又及时启动第四批中央储备玉米跨省移库计划,向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等省、市集中调入51.95万吨东北玉米,促使当地饲料价格下降并推动养殖业的有效恢复。调出地区分别为内蒙古10万吨、辽宁17.95 万吨、吉林24万吨,且均为东北地区收购的国家临时储存玉米中符合中央储备粮质量标准的玉米。这次储备粮的移库计划进一步显现出政府为有效抑制通胀压力,稳定市场价格的居心。预计,受这批储备粮源集中上市的冲击,加上多数销区市场需求依然疲软,因而上述地区的价格近期或将继续出现一波回落行情。

  综合以上两点可见,从政策调控手段来看,尽管华北新玉米即将上市,但我国政府控制玉米市场价格的决心仍坚定,、手段灵活。因此,从短期来看,国内玉米市场整体在政策调空的不断施压之下,其价格走势将维持弱势运行。政府在扩充市场供应的同时,对国内多数购销主体构成了心理层面上的价格看弱压力。而部分贸易商目前又面临着资金回拢及偿还贷款的压力,加上天气条件不利玉米的储藏,部分粮商为避免出现坏粮,近期产销区粮商急于抛售的现象较前期已明显增加,但在销区市场采购消极市场环境下,出售进度依然未见明显好转,粮商为早日脱身,目前销区部分玉米加工已降至保本区间,一些粮质较差的玉米甚至出现亏本甩卖的现象。

  二、工业、养殖业需求持续低迷,买方消极采购迫使市场议价空间不断放大

  今年4月份以来,为配合北京奥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问题,山东、河北等地的部分深加工企业由于环保未能达标,因而相继停产。而山东地区部分火电企业同样因污染问题而受限停运,导致当地电力供应明显不足,企业被限电505运营,因此只得轮换开工,淀粉、饲料企业产能利用率降低,较大程度影响了当地玉米的需求量,尤其是目前国内养殖业需求整体不旺的市场背景下,更是造成当地市场维持弱势运行的局面。眼下北京奥运会已圆满闭幕,当地市场人士多数认为,停产的深加工企业或将陆续恢复生产,因而对华北玉米需求量将起到明显的提振作用。

  饲料消费是玉米在我国最主要的消耗途径。8月上中旬以来,国内饲料销售形势依然不理想,多数企业销量环比7月下降二成左右,而八月下旬则出现较明显增长,预计整个8月饲料销售情况较7月持平。而近期国内局部地区继续出现生猪高热疫病,不少散养户抛售现象明显增加,导致猪价继续走低,仅自繁自养的养殖户每头可盈利200—300元/头,其余多数均进入保本区间。由于猪价继续出现回落行情,因此目前市场补栏明显趋于谨慎,留存母猪数量减少,部分地区淘汰母猪现象仍然存在,倘若后期猪价继续下跌,预计明年春节前后淘汰数量将会有所增加。不过就目前母猪整体存栏情况来看,仍较去年同期上升20%— 50%。随着多数母猪陆续步入开产期,后期生猪整体存栏量继续增长的趋势仍将延续,届时饲料销售形势将会逐渐回暖,但9月份的增幅应趋于保守,预计在 10%—15%,届时饲料玉米需求量增幅将同样受到拖累。

  综合以上分析可见,从短期来看,国内工业、养殖业对玉为的需求增长相对缓慢,多数大型深加工企业库存均不存在较大缺口,而饲料企业受养殖业发展受阻的影响,采购意愿持续偏弱。市场上的多数买家看准粮商急于出货的心态,趁机打压价格,因此目前国内多数地区买方市场有特征已日趋明显。

  三、新粮丰产预期持续增强,供应压力之下,买方的主导地位暂有望维持

  8月份以来,关内部分产区春播新玉米收获上市的地区及数量也正在不断增加,因此市场供应被进一步扩大,不过由于春玉米所占比重较小,因此市场关注的焦点依然在于北方产区特别是东北产区新玉米的生长形势。就目前的天气情况来看,虽然东北局部地区出现不利玉米生长的天气,但今年东北产区玉米产量实现丰收的概率仍在持续增大。其中今年春季吉林省大部分地区降雨充足,对西部地区玉米种植非常有利,对全省玉米增产有很大影响;辽宁省玉米的实际生长情况明显好于去年同期,除天气方面,未出现较大的不利气候外,由于采取了抢墒早播等积极措施,也使该地区今年的玉米苗情成为近年来最好的一年;而黑龙江省进入8月中旬以后,部分地区出现旱情。目前黑龙江省的旱情主要集中在西部及东部的部分地区,受旱面积为2166万亩,其中重旱面积815万亩。从旱象上看,主要表现为玉米“黄脚”和大豆“瘪荚”。由于目前受旱地区多数玉米虽处于灌浆期,但根部扎根较深,因此旱情对其生产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大豆因正处于鼓粒期,影响则相对较大。综上所述,虽然目前东北多数产区玉米生长情况良好,且产量有望较去年出现增长,但部分地区的旱情及后期可能面临的旱霜威胁仍不容乐观,毕竟在国内玉米供需格局维持紧平衡的状态下,一旦主产区出现产量明显下降的情况,或将起发一轮上扬的行情。

  华北黄淮玉米产区2008/09年度的种植面积较去年略有增加,就目前的生产情况来看,当地天气条件较好,雨水充足,十分适宜作物生长,多数地区玉米出苗齐度略高于去年,种植密度趋于合理,虽然今年华北夏玉米播种期间受长时间降雨的影响而略晚于去年,不过农户治理病虫害较往年提前,因此受病虫害影响较小,如果后期天气无异常情况估计华北玉米产量或将略高于去年。

  从目前我国两大玉米主产区的生产形势来看,增产前景被多数市场主体看好,加上近期关内产区春播新玉米局部已收获上市,后市供应量将明显增加。由于养殖业对玉米需求的增长需要一段时间的过渡,且目前由于存在淘汰母猪、疫病及价格带动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因此养殖业发展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倘若新粮批量上市之际,国内市场对玉米需求的增幅依然较缓慢,那么在季节性供应压力下,买方仍有望继续掌控对市场价格的主导权。

  综上所述,受国内工业及养殖对玉米的需求增长缓慢及国储粮持续投放市场的背景下,我国玉米现货市场短期内将继续由买方掌握定价的主控权,其价格也将因此维持弱势运行,不过,倘若9月份之后华北部分深加工企业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恢复生长,加上国内生猪整体存栏量从目前来看仍维持增长趋势不变,后期工业及养殖两大市场对玉米的需求仍将出现好转,届时买方定价的局面有望缓和。不过,这也依然要基于当时的市场供应量。虽然目前东北除黑龙江局部干旱外,多数产区玉米生长情况良好,产量也有望较去年出现增长,但产区部分的旱情及后期可能面临的早霜仍值得关注。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注册会员
图片新闻
今日热帖
热门文章  
热门日志  
推荐商品  
猪猪问答  
关于猪e网 - 广告宣传 - 意见与投诉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本网招聘 - 网址导航
©版权所有 2009-2010 中国猪网 - 猪e网 - 猪易网
业务联系: (010)82921526 82920653
京ICP证090350号 电信业务审批[2009]字第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