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新粮开始收割上市,玉米价格走势整体平稳
国庆长假期间,东北秋粮的收割工作正在各地陆续展开,其中吉林、辽宁一些地区的新玉米开始少量上市,但由于目前东北新粮整体上市量并不大,加上本地陈玉米货源明显偏少,因此长假期间,东北多数地区玉米走势较为平稳,并未出现明显的价格波动过程。截止10月10日,吉林梨树地区本地陈粮货源基本耗尽,新玉米已开始上市,贸易商新玉米收购价格每吨(下同)为1080元—1100元,水分30%,较去年同期水平提高了约40元;吉林榆树目前收购玉米棒,0.33元/斤,水分40%,大约日收购量在200吨左右。农民送粮积极性不高,观望气氛浓厚;黑龙江牡丹江新玉米正在收割,陈玉米价格稳定。目前本地饲料厂陈玉米到厂价1500元—1520元,站台收购价1500元—1520元,与节前持平;辽宁沈阳新玉米收购价在1160元—1220元,水分 30%—35%,少数贸易商已开始对新收购的玉米进行烘干。预计随着新玉米将逐步进入收割高峰期,在市场需求不见明显好转或缺乏利好政策的强力支撑下,东北玉米市场整体面临供应压力依然较重。
关内新粮收割已近尾声,局部市场走势差异明显
截止目前,华北黄淮多数地区的新玉米收割工作已基本临近尾声,不过受天气条件不利于新粮晾晒因素的影响,新玉米整体上市量并未较节前出现明显缓和。因此大部分地区价格走势在长假期间依然较为平稳,但在山东局部则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性。其中寿光地区因春玉米数量偏少,而持续阴雨天气也导致秋收玉米上市时间的推迟,因此导致当地玉米价格出现小幅上涨。不过,一旦后期天气条件出现好转,新玉米上市量增加,必然将拖累其价格继续呈季节性回落的态势。截止 10月10日,山东青岛地区新玉米部分地区已零星上市,当地新玉米商贩收购价1540元左右,水分16%左右,陈玉米收购价格在1604元;玉米加工企业新玉米到厂价基本在1620元左右,陈玉米到厂价在1644元;河北邯郸地区由于近期降雨较多,玉米很难晾晒降水,上市也受到影响,再加上农民对当前价位惜售,因此上市量缩减。目前某大型饲料加工企业收购国标二等新玉米挂牌价格在1580元,周边小厂新玉米挂牌价格在1590元,保持稳定,收量较少,目前新玉米水分还很高;河南安阳当地新玉米依然没有上市,市场仍以陈玉米为主,其中贸易商收购价1500元—1600元,与节前持平。
港口玉米价格出现下滑,销区玉米价格稳中有落
10月份以来,随着锦州当地晚熟玉米的陆续上市,锦州港玉米平舱价出现下滑势头,目前,当地元成公司挂牌收购价仍在1540元,贸易商收购价普遍在0.63元/斤,水分30%以内,烘干后成本基本在1600元左右。港内贸易商最新平舱报价为1680元,品质为一等,较节前下跌了20元。同时受国庆节后期货价格大幅下挫影响,广东饲料企业采购谨慎、观望情绪严重,加上国储粮拍卖仍在继续、新粮陆续上市贸易商对手中陈粮销售略显着急,多重原因作用下,广东玉米价格在本周后期继续走弱,下跌幅度20元。目前广东港口一等玉米成交价降至1810元/吨,二等玉米成交价跌破1800元至1780元-1790元。此外,在经过了一个国庆长假的盘整,南方多数销区玉米市场并未出现明显的价格变化,大多保持平稳,仅局部价格略有回落。其中浙江宁波当地的山东玉米对整个市场冲击很大。近期当地的东北中等玉米的一等玉米销售价格1830元,比节前下降30元;上海地区玉米价格一直比较坚挺,但节后东北玉米到站价格首次下滑至1800元以下,而且市场仍清淡,鲜有采购行为。当地东北中等玉米站台价格在1780元—1790元,保持平稳。
国内市场多空因素并存,玉米价格下行空间不大
就目前形势来看,在新粮批批量上市前,国内玉米市场可谓多空因素并存。一是国内玉米丰收已成定局,市场供需形势继续改善。今年以来,在努力克服年初雨雪冰冻等灾害影响的基础上,我国农业生产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国内玉米丰收已成定局。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08年全国玉米产量将实现连续第五年增长,达到创纪录的15600万吨,较上年增长417万吨,增幅为 2.7%;2008年国内玉米需求量约为15033万吨,较上年增长368万吨,增幅为2.7%。其中预计2008/09年玉米饲用消费为9250万吨,较上年增加280万吨,增幅为3.0%;工业用量为4270万吨,较上年增加120万吨,增幅2.9%;玉米出口量为50万吨,较上年减少30万吨,减幅为37.5%。预计2008/09年度国内玉米年度结余量为522万吨,较上年增长91万吨,增幅为17.43%,为过去三个年度结余量最大年度。国内玉米产量增长超过需求增长,供需形势继续改善;二是种植成本提高,农民惜售或将对后市价格起到支撑。从生产成本与农民种植玉米的收益角度来看,受今年年初国内通胀压力加剧的影响,化肥、农药、柴油等农业生产物资价格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因此玉米种植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而从当前市场收购价格来看,届时农户惜售将有所增强,这或将对新季玉米价格形成一定的支撑;三是养殖、工业需求增幅暂时放缓,对后市价格提振作用有限。从需求的角度来看,由于近期以来,生猪养殖效益持续较差,虽然节后部分地区猪价" href="http://bj.zhue.com.cn/quotation.php" target="_blank">猪价出现反弹。不过,多数养殖户对后市猪价走势依然较为悲观,且淘汰母猪比例仍在上升,多数达到10%。因此拖累众多的饲料企业对玉米需求恢复进度放缓,短时间对玉米需求产生强力推动的可能性不大。需求另一主线则是深加工,而由于食糖价格的持续低迷,奥运会后玉米深加工企业大量开开以致大量增加玉米需求的现象并未出现,从当前市场形势来看,无论是玉米、淀粉、还是酒精企业均处于艰难经营甚至亏损的局面,对玉米需求的增长自然会受到较大抑制。以上需求的疲软从国家临时储备玉米的拍卖成交情况也有所体现。自7月22日开始,国家连续进行了11次临时储备玉米的拍卖,成交比率与成交价格均呈现渐次走低之势,值得一提的是,自8月19日以后,玉米主产区黑龙江连续六次流拍。显然,不论是饲料、还是深加工企业,均已将目光投向价格可能更低的新玉米上。而以上11次拍卖总投放量尚不足今年国家临时收储玉米约680万吨的一半,成交量仅为20%左右;四是政策导向将对国内玉米市场产生重大影响。而最大的变数可能来自于国家对于玉米市场的调控政策。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生产成本与农户惜售将对玉米价格产生一定支撑,而需求的恢复程度与收储政策将对玉米价格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从当前市场情况来看,新粮上市后继续大幅下行的空间不大。
国际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国内外价差水平已缩小
国庆长假期间,代表全球经济“晴雨表”的股票市场首先出现崩盘现象,美国股市率先跳水,道琼斯指数持续下挫,从而打压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CBOT大豆、玉米等合约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深幅下跌,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已经跌至年度内低点附近。同时,随着美元指数的一路走高,代表大宗商品定价标的的原油价格也稳步展开回落,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原油价格下跌超过39%。目前最低跌至每桶90美元以下,创下近七月来的新低。国际原油价格在过去一段时间持续下跌,带动以大豆、玉米为首的农产品期货价格大幅回调,CBOT玉米期货合约价格一路回落,这从多方面反映出国际玉米市场的价格下跌并不仅是因为本身的供需基本面失衡,更多地是受制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美元指数和金融市场走势。另外,近期以来,国际海运费连续大幅下降,美国玉米到港进口成本逐月下降,今年6月30日国内玉米进口成本最高达3743元/吨,当日蛇口港玉米价格为1930元,价差为1804元;而截止10月7日,10月份美湾玉米到岸完税价为1998元,而当日蛇口港玉米价则在1830元—1850元,价差仅为148元,3个月左右的时间,国内外玉米价差减少了91.8%。从短期来看,国内外玉米价差缩小有助于填补我国市场玉米的供应缺口,但从长期来看,如果价差持续缩减或不能有效放大,那么对国内玉米价格的上行将起到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玉米期货价格窄幅波动,现货市场面临回调压力
国际市场的悲观情绪继续向国内市场传导,促使近日国内期货市场大多数品种延续下跌走势。10月8日,大连玉米在豆类继续跌停的拖累下小幅回落,主力合约0905收盘报1661元,下跌15元,盘中最低下探1648元。国外华尔街金融风暴仍在延续,世界商品价格均受到巨大影响,系统性风险明显增加,受多方面影响,本月国内外期货价格仍以震荡调整为主。现货市场方面,伴随新粮的陆续上市,玉米价格面临回调压力不断增大。鉴于目前华北地区贸易商、饲料企业、深加工企业手中仍然有一定量的存货,所以在新玉米上市初期,市场将是一个僵持的局面,农民对市场价位并不满意售粮不积极,而贸易、加工企业前期仍以观望为主,市场价格将维持在一个相对的高位(相对去年开秤价格)。随着玉米大量上市,价格或将有所回落,但受成本增加支撑,幅度不会太大。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