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农民直接发放补贴,是城市帮助乡村、工业反哺农业的直接体现,国家更是将此作为刺激农业生产的主要手段应用。据不完全统计,今年重庆市仅种粮方面的补贴,亩均就可达100元以上,相当于每生产1公斤粮食补贴0.2元多;能繁母猪养殖补贴也涨到100元/头了。
但是,农民得了钱,农业生产积极性就上去了吗?本研究室认为不一定,至少在现阶段不会有多大效果。
现在国家对粮食市场控制得紧,为了“保持低粮价维持社会稳定、囤积粮食确保国家安全”,国营粮企随时准备出手调节市场价格。即使今年全国粮食获得大丰收,外贸出口也还是严格控制,导致国内市场供应饱和,基本不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由于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价格,因此,即使生产成本上涨,粮价也不可能按农民的意愿涨多少,目前市场上甚至出现了农民的粮食卖不出去的现象,风调雨顺的年头即使多收了三五斗也不见得就会增收。要不是国家制定了最低收购保护价,粮食价格也会像生猪价格一样坐上过山车,一会儿涨到顶峰,一会儿跌到谷底。
相对粮价,猪价" href="http://bj.zhue.com.cn/quotation.php" target="_blank">猪价却是完全放开的,过去没有补贴的时候,养殖户也会在价格好的时候大量增加生猪存栏量,真正价格低到连成本都算不过来的时候,谁会为了区区100元钱补贴冒险多养一头母猪。
现实情况是:七亿农民人均一亩多地,在重庆还不足一亩,全国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度还不到5%;全国生猪养殖70%以上是散养。因此,对单个农户来说,没有成本优势,不算自己投入的劳动力成本,农业生产利润就已经微乎其微,在家务农的仅能维持生存而已,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中青年农民为了生计,不用政府去动员都会自发选择外出务工。
由此可见,用补贴去调动普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刺激农业生产其实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当然,增加几倍补贴也许效果好一点,但国家目前有这个实力吗?这些年种养补贴年年增(总量增幅大,但平均下来一亩地、一头母猪也仅仅多了几十元钱),但中西部地区大量耕地撂荒的状况并无实质改变。
种养补贴究竟该不该发?怎样才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其实,目前发展农业生产积极性高、搞农业能赚钱的也大有人在,调查一下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种养大户,只要上了规模,不遇到自然灾害,搞农业还是小有利润的。
就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应对国际经济激烈竞争要求来说,大力扶持发展规模经营才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种养补贴不是不该发,而是要调整发放方向和对象,当前支农扶农政策的关键,应该加大对规模经营的奖励和加大对种养大户的补贴,而不是到处撒面面药,实行平均主义,干些费力却不讨好的事情。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