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基本上是自给自足。2006年生猪存栏4.9亿头,首次比上年下降 2.6%:母猪存栏4700万头,下降3.6%。2006年猪肉产量5197万吨,占全球产量的52%。 2007 年猪肉生产达5970万吨,略高于世界总产量的50%,然而人均猪肉消费量33.8kg,属世界最高,仅略低于香港地区、欧盟和台湾地区。
08 年上半年生猪生产质量稳步提高,生猪价格市场供应平稳,2007年上半生猪价格为2.15~2.4元/千克,猪粮比5.22:1,养猪处于盈利区,至今效益整体较好。08年上半年全国肉类总产量为3515吨,同比增长3.2%,上半年全国生猪存栏4.71亿头,同比增长9.4%,其中能繁母猪存栏5175 万头,同比增长22.5%,占生猪存栏的11%,生猪出栏2.88亿头,同比增长2.1%。6月底生猪存栏同比增长10.6%,出栏同比增长4.8%。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幅超过20%,占生猪总存栏比重的10.8%。规模养殖发展迅速,散户养殖稳定增长。6月份规模养殖户生猪存栏同比增长16.9%,出栏增长17.6%,散养户生猪存栏同比增长5.3%,出栏同比下降4.5%,仔猪数量明显增加,断奶至两月龄仔猪存栏同比增加20.2%。
二、畜牧业扶持政策有力推动了生猪价格市场的发展。
随着猪价上涨带来的影响逐步扩大,经济学界、各大媒体甚至整个社会都将关注的目光转向养猪业。 国务院 、农业部、商务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纷纷出台包括“补贴、保险、贷款”等各个方面的政策措施推动养猪生产,希望通过宏观调控平抑居高不下的猪价。
能繁母猪补贴政策:2007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别拿出11.06亿元、12.59亿元,按每头50元的 标准,对饲养能繁母猪的养猪户给予补贴,累计核查补贴能繁母猪4656.6万头,2008年能繁母猪补贴标准追加至100元/头,补贴政策将于近期正式启动实施。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根据中西部给予差别性补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别补贴11.5亿元,11.38亿元。截止08年5月底,全国参保能繁母猪超过 4100万头,覆盖率达80%左右。年初冰雪灾害中,有10多万头死亡母猪得到理赔。生猪大县奖励政策:2007年中央财政下拨15亿元,对全国253个生猪调出大县进行奖励,2008年奖励 计划增至21亿元。其中15亿元已按2007年明确的调出大县数量和标准下达各地。这253个生猪调出大县出栏数量占全国总量的30%以上。生猪良补政策: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1.8亿元,对全国200多个县(农场)900万头能繁母猪实施生猪人工授精良种补贴,截止2008年5月底各 项目县已基本完成项目实施任务。2008年补贴资金增加至3.6亿元,项目实施方案已经下发,近期补贴资金也将下达各地。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政策:2007年中央投入25亿元支持10791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今年再安排25亿元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前期申报评审工作全部结束,近期将下达投资计划。良种繁殖体系建设:2007年中央投入3亿元,支持原种养猪场、扩繁场和资源场建设。2008年继续安排3亿元资金,近期将下达项目投资计划。
三、2009年生猪市场分析、预测
1、生猪供应形势预测:受07年生猪高价、国家生猪扶植政策、农民收入多元化、外届生猪投资更加理性和规模与散养比例趋高、养殖成本逐增、疫情致死率升高、天灾异常、生猪期货信息等多重影响,自去年5月份起至今年6月份,母猪存栏呈现恢复性增长。如果这样推论,即补充后备母猪到母猪所产第一窝猪育肥上市,至少需要4个月体成熟+妊娠期114天+150天出栏,共12个月的时间,根据对以往母猪、生猪补栏积极性及存栏结构变化的分析验证,2007年的5-8月份为母猪存栏的低谷阶段,照此推论下去,分析认为,若不考虑国家后续政策的影响,国内生猪供应到2009年1月之后会达到“饱和状态
2、生猪需求形势预测:分析2008年1-8月份生猪价格走势,前期的母猪补栏已经明显地反映到生猪出栏上。09年猪价走低态势日益明显,尤其是6-8月份,预计10月份前后,生猪出栏的持续增加将同时迎来需求的反弹直至年底,可能会阶段性影响保持在较低价位震荡,但距离均衡价位已经不远了。09年第二季度,猪价已接近成本线,部分养殖户已经亏本。6份有可能正式进入微利平衡期,分析形势不容乐观。当然,受运输成本、饲料原料、劳务等其他成本趋高的可能性影响,正常区间有可能前移。
综上所述,分析认为今后的供需矛盾将朝缓和的方向发展,到09年底达到供需平衡。不考虑物上涨因素的影响,生猪价格将呈现走低的发展态势,若再综合考虑生猪价格走低因素:我国将冷冻猪肉的进口关税将从12%下调至6%,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进口猪肉的增加,并帮助拉低肉价。同时国家对家禽、水产等养殖业的扶植力度以及我国民众肉食消费的结构性调整都将猪肉需求产生影响。至于生猪期货能否出台成为09年供需矛盾的一大因素,对生猪养殖和生猪价格走势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有待业内人士今后高度关注。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