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热闻 > 产业观察 > 热点人物 > 余平谈中国养猪行业未来十年

余平谈中国养猪行业未来十年

作者:编辑部来源:猪e网原创时间:2014-06-04 13:04点击:

  王来喜:谢谢余总的分享。从余总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用几个精辟的词语对未来行业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第一个关键词是“缩减”——母猪存栏要减少一半,约为2500万头;第二个关键词是“效率”——因为竞争、生存和成本的需要,每头母猪年均出栏需达到20头以上,天兆的目标是至少25头,目前已经达到,实现了猪场的高效生产;第三个关键词是“变革”——目前,养殖行业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疾病风险增加将导致管理成本增加,由于市场行情波动出现供求不均衡的现象;第四个关键词是“政策”——国家将更加重视环保,这就要求养殖户在猪场建设、日常管理等方面做到低碳、高效、环保;在食品安全上,国家也将加大监管力度,以保障食品安全。感谢余总把行业未来发展及变化趋势作了透彻的分析,并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分享。请问余总在这种变化趋势下,养殖者应该做哪些准备,提前储备哪些能量?天兆又将如何应对未来十年的变化?

  余平:如果这个基本判断成立的话,作为养殖企业的我们几乎没有其他选择,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母猪年均出栏20头就意味着效率在20头以下的养殖场将面临亏损,甚至无法继续生存下去;而效率在20头以上的则可以生存并能实现一定的利润。天兆这些年的目标是每头母猪年均出栏25头,我们认为光有这个指标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还有成本的问题。国外养猪的成本构成和我们不同,在饲料粮的价格上我们没办法和他们竞争,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有几样东西还是可以和他们竞争:我们国内的猪场建设成本比他们低,折旧相对便宜,但很糟糕的是,我们的猪场设施设备更新换代太快,使用周期过短。所以我认为十年之内,现存80%的猪场会被拆掉,因为不能满足提高生产效率的要求。

  传统观念来讲,中国养猪人工成本没有外国高,但是实际并不是这样。现在中国每养1只猪,每增加1公斤肉,比欧美成本高了1-2倍。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因为我们的生产效率太低。以天兆加拿大的合作伙伴为例,他们1个人可以养300头母猪,我们才100多头;加拿大1个人养保育猪可以养5500头,我们才1000头都不到;加拿大1个人养培育猪4500头,我们600-800头就算厉害的。多大的差距!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提高效率。

  第一,把猪场建好。通过一切手段和措施促使猪场经久耐用,使用时间长,折旧率才会低,整体成本才会降。天兆通过这几年的探索,制订了每头母猪年均出栏25头的目标,并希望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实现该生产水平的普遍性。第二,提高人工效率。要实现每个员工能养300头母猪的目标,前提是老板要投资且投资到位,设施设备要到位,员工培训要切实可行。目前国内员工工作效率低,这是老板的原因,不能怪员工。我们希望1个员工能养5500头的保育猪,就应及时解决猪场的问题、设施设备的问题、投资不到位的问题;我们希望1个员工能够养4500头培育猪,就应运用系统思维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猪e网原创内容,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谢谢配合! 

责任编辑:  

猪易数据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