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一些地方政府的行动则更超前。山东此前出台《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实施细则,准备随时启用“三级响应”预案,并指出将通过发展生猪订单生产,以此稳定养殖市场。江苏也在本月启动了救市预案,先期启动猪价、存栏量等9项监测,并将大幅增加猪肉储备。
■专家建议:产业化是最终出路
出台生猪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和推广生猪价格保险尤其是生猪期货,成了养猪行业近来呼声最高的建议。袁钢明表示,国际上比较常见的做法有三个,一是建立国家主导的猪肉产品储备库,便于在市场供给不足的时候能够及时补充;二是建立生猪期货交易,通过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锁定市场波动的风险,避免暴涨暴跌造成的投资损失;三是鼓励大规模产业化养殖,逐步淘汰个体养猪,借此来提高供给方对于市场波动的信息理解能力。
袁钢明同时表示,世界上一些农业先进国家的生猪生产早已走上了产业化道路,形成了规模经营,从生猪饲养、出栏、宰杀直到猪肉包装,再到送往超市、饭店,都是“一条龙”式的作业。由于是“规模经营”而不是“家庭散养”,其生产经营的规模也就更易于按照预测的市场需求量来调控,从而避免生产的盲目性,最大限度地实现市场供求平衡,保持肉价相对稳定。
袁钢明的产业化建议得到艾格菲集团副总裁周峰的认同,“对于散户养殖者而言,如何解决资金紧张是目前最紧迫的难题之一。养殖业本身作为一项入门门槛低、风险相对较高的产业,最终还是要走向集约化、规范化和产业化发展道路。”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