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政策长期利多,但短期利空
因为牵扯到粮食安全问题,国家不得不多管齐下,避免国外资本控制市场的“大豆式悲剧”在玉米市场重演。在配额进口制度限制的同时,国家每年还要托市收购巨额玉米现货(约占总消费的30%)以调控市场价格,因此,玉米政策主导市的特征相当明显。2009年国家继续以1500元/吨的最低保护价在东北地区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收购期限为2009年12月1日至今年4月30日。政策明确规定,对积极到东北产区并按不低于临时收储价格采购玉米的南方饲料企业,国家还给予70元/吨的一次性补贴。玉米的国家收储与补贴政策有力地拉动着国内玉米价格,并成为玉米市场长期来看涨的有力的利多因素。
然而,短期来看,政策的利多因素已经大大削弱甚至已悄然转为利空。一方面,收储政策已经步入尾声,对国内玉米价格的进一步拉升作用相当有限;另一方面,政策的推升作用使得国内外玉米价差不断拉大,如大连玉米价位在1900元/吨,而进口美国玉米的到港价不足1600元/吨,这使得南方贸易商试图排除万难以寻求廉价的进口玉米。虽然严格的质量和检疫规则会限制大量进口,但国家还是担心进口玉米冲击国内市场,因为国内库存相当充裕,尽管2009/2010年度的期末库存预期下降至4870万吨,低于2008/2009年度的5317万吨,但相对2007/2008年的3939万吨来说仍处于较高水平。因此,中储粮不得不做出抛售国储玉米的举措,给国内玉米市场“降温”。国家粮油信息中心4月9日发布公告称,中国将自4月13日起投放储备玉米108万吨,其中50万吨将在东北地区投放。
三、下游消费持续低迷也令玉米价格承压
春节过后,国内猪肉价格急剧下跌,而饲料价格却不断攀升,生猪市场持续呈现低迷格局,养殖亏损幅度屡创新高。截至4月6日,我国猪粮比已经连续8周低于盈亏平衡点6:1,而且连续5周低于《防止猪价过度下跌调控预案》中的二级响应警戒线5.5:1。与此同时,本周首次跌破5:1,触碰到一级响应警戒线。全国自繁自养出栏头均亏损180元,连续亏损7周,亏损程度超过2009年5、6月份的亏损水平,为2006年亏损期以来的最低点,因此,不堪重负的养猪户对于国家收储政策的呼声越喊越高。
虽然商务部于4月1日在云南省率先拉开了国内冻肉收储序幕的举动已对当地猪肉价格产生影响,但笔者认为这次恐难出现2009年收储后一个月猪价上涨20%的效果。因为首先相比2009年6月份一次性收储近12万吨的数量来说,这次3000吨地级收储的数量显得微不足道;其次,2009年6月份通胀预期较低,国家在猪粮比连续4周跌破6:1之后就立即采取一次性大规模的收储政策,而今年猪粮比已经连续8周跌破6:1,商务部才在地方实施少量收储措施,其预防通胀的目的可见一斑。既然猪市的回暖恐难靠猪价大幅上涨拯救,提升养猪户积极性的希望只能寄希望于饲料成本的降低,高企的玉米价格的回落压力加重。
责任编辑:田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