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关键是保护生猪养殖户的信心

关键是保护生猪养殖户的信心

作者:来源:时间:2008-06-10 15:02点击:


??除去粮食之外,中国消费者在农产品中最关心的事儿莫过于生猪了。2003下半年至今,全国各地猪肉价格如同股市一样,也坐上了“过山车”,快速地忽上忽下,短短的三四年时间内连续狂涨暴跌,一会儿肉贱如菜,一会儿“洛阳纸贵”,让养殖者和消费者心惊肉跳。自2006年底,特别是今年5月以来,肉价又大幅上扬,目前仍居高不下。面对猪肉涨价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各部门都十分关注。温家宝总理5月26日亲赴陕西农村调研生猪生产及市场情况,寻求解决问题之径。笔者在去年曾就我国生猪价格的异常波动做过一些肤浅的分析,这里就此次猪价上涨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有些观点虽是旧话重提,但个人以为仍有必要。  
??生猪价格暴涨的主要原因
?? 根据全国450个畜产品及饲料价格信息点调查统计,今年4月份与去年同期相比,仔猪、活猪和猪肉价格分别上涨71.3%、45.2%和29.3%。炎炎夏日,酷暑难耐,一般而言,现在是生猪销售淡季,价格应是一年中最低的。但是,根据部分省市6月份的统计,基本情况却是第二季度猪肉价比去年同期上涨了50%,比今年一季度上涨近两成;深圳等地市场上猪肉价格甚至在当天就“一日三变脸”,节节攀升。笔者所在地去年生猪收购价格曾低至2.5元/斤,目前则已高达近7.0元/斤,上涨了近两倍。
?? 猪价暴涨,原因究竟何在?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还是供求规律在起作用――生猪的供求关系严重失衡,2006年六七月份生猪价格下降到历史最低点。在市场机制自发调节的情况下,农产品市场必然发生周期性波动。但是,这次猪价在短短的不足一年时间内从谷底极速上扬,已完全不能用触底反弹的一般规律来解释了。由于生猪的需求弹性较小(在实际中亦无法找出需求激增的证据),因而此次猪价的暴涨应是供给严重不足(生产锐减)引起。那么,又究竟是什么引起了生猪供给的严重不足呢?蓝耳病,个人以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是罪魁祸首,是关键所在。
?? 一直以来,笔者对2003年以来的生猪市场行情持比较审慎的态度。当然,对于蓝耳病对生猪生产究竟造成多大的负面影响,目前还无法做出很好的估算。据农业部的数据,2006年6月全国共有12个省份爆发蓝耳病疫情;至今年5月疫情省份增至22个,全国猪蓝耳病发病猪总数为4.58万头,死亡总数为1.85万头;截至7月10日,全国有25个省份先后发生疫情,发病143221头,死亡39455头。对于农业部公布的这些情况,我们可以看到疫情的上升趋势比较明显。诚然,生猪发病数和死亡数与我国的生猪总量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其在养殖户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生猪养殖的预期收益极为不确定,有可能极低甚或为负值)。2006年上半年由于全国猪价持续低迷,生猪存栏和出栏数量本来就呈下滑趋势。蓝耳病疫情的发生可谓是火上浇油、雪上加霜,疫情致使养猪的效益风险加剧,生猪养殖户恢复生产的信心遭受沉重打击,从而导致生猪生产锐减,市场供应严重短缺。有不少地方统计,当前生猪存栏数量比去年同期下降20%左右。陕西省兴平市西吴镇的生猪养殖专业村散区村的生猪存栏量从去年同期的7000多头下降到目前的3500多头。该村虽非全貌,但亦足以窥豹一斑。
?? 关于饲料价格上涨对生猪价格的影响。此次猪价上涨时逢粮食价格大幅波动,因此有不少人认为,2006年下半年以来稻米、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的快速上涨,使得养猪成本上升,导致生猪养殖量下降。从理论上讲,成本上升与预期收益的减少都会造成供给曲线左移,从而致使价格上升,供给减少。但是,成本上升所带来的价格升幅是有一定限度的,且饲料价格上涨对包括生猪在内的众多畜禽养殖的影响应是基本相当的。因而,20%左右的饲料价格上涨幅度是难以有效解释为何独独生猪价格暴涨一倍多的。目前,每头生猪的饲料成本较上年增加约100元。客观而言,“水涨船高”,上涨的饲料价格只是高位的生猪价格中一个相对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非主要因素,仅此而已。
??生猪价格的未来走势
?? 生猪价格何时企稳?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蓝耳病疫情致使生猪生产锐减,猪价暴涨;同样,决定未来生猪价格走势的最重要的因素还是要看蓝耳病疫情的防控情况。对生猪价格的未来走势,个人的看法是:
?? 如果疫情在近期消除――高位运行的生猪价格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可能至年底后开始降温,逐步恢复正常。之所以认为高位猪价可能还会持续,主要原因在于当前母猪总量严重不足。蓝耳病以成年猪的生殖障碍、早产、流产、死胎为特征,发病率高。据调查,6月份后备母猪销售量同比下降了30%,母猪存栏量下降近一半。当前仔猪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近两倍,而且没有货。因此,从生长周期来看,即使疫情消除,生猪生产规模要达到正常水平还需要一个过程,肉价不可能在三两个月内就很快降下来。
?? 如果疫情的防控还有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可能的情况是,生猪价格将在短期进一步快速攀升,在一个更高的价位运行,然后较快下降,形成新的暴跌。如果疫情不能在近期消除,猪源紧张的状况将会进一步加剧,供给更加不足,短期内猪价将进一步攀升。随之可能会出现一个大的转折,那就是由于价格过高,消费者基于预算约束和支付意愿的考虑,牛肉、鸡肉等将充分发挥替代品的作用,生猪消费量将锐减,需求的变化将再一次使得生猪价格暴跌。现在已经出现的比较危险的信号是,猪肉需求量正在以较快的速度缩减。酒店餐馆及经营户普遍反映现在吃猪肉的人在减少,销售量几乎减了一半。原因有两个,一是目前猪肉的价位,部分消费者已难以接受;二是对病猪肉的恐慌所致,出于生命健康的考虑,不少消费者主动减少猪肉的摄取量。
??结论与思考
??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 生猪供给锐减导致猪价再次暴涨,猪蓝耳病疫情是引起此次供给严重短缺的主因。2006年上半年生猪价格跌至历史低谷,生猪生产规模呈下滑势头,猪蓝耳病疫情的发生极大地加剧了这一趋势,引起生产规模在短期内大幅缩减,致使生猪供需严重失衡,猪价因而再次暴涨。
?? 高位运行的生猪价格仍将会持续一段时间。由于母猪存栏不足,即使蓝耳病疫情在近期消除,生猪的生长周期因素将延缓生猪价格回落的速度,高位运行的生猪价格仍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如果疫情在近期不能基本消除,猪源紧张的状况将会加剧,短期内猪价必然加速攀升,直至严重超过消费者的价格承受力,同时加上因对病猪肉的恐慌所致的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下滑,需求将锐减,生猪价格将再次暴跌。
?? 正确看待此次猪价上涨。一般而言,价格上涨对生产经营者是利好,比如当前粮食价格的合理上涨,不仅能够增加粮农的收入,调动粮农的种植积极性,而且带动了整个农产品价格的上扬,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调整农产品价格与工业产品价格之间的“剪刀差”。但是,此次猪价上涨对生猪行业非但不是利好,相反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虽然猪肉已成为中国亿万家庭不可或缺之物?占整个肉类消费的65%左右?,但是由于生猪价格这几年波动剧烈,养猪户始终无法摆脱亏损的阴影。2006年我国生猪行业本正处于历史低谷,正常情况下应触底反弹,然而,突如其来的蓝耳病疫情严重毁损了广大养殖户正逐步恢复的生产信心,使得低迷的生猪市场看似元气大增,实是“最后的疯狂”。此次猪价上涨应说是一次行业性的灾难,无论是在生产环节,还是在流通、加工、销售环节,因总量下降的原因,利润都明显下滑。据笔者对某城关镇的调查,目前日屠宰量不足80头,比上年同期下降四成,猪肉经营户普遍反映生意难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比上年下降三成以上,且因经营困难,经营户比去年减少1/3。
?? 关键在于保护生猪养殖户的生产信心。蓝耳病疫情导致生猪生产预期收益极为不确定。当前,一头出栏生猪的净利润在200~300元间,且猪价还在节节攀升,但是即便单个的效益如此可观,由于存在的风险太大,大多数养殖户仍处于观望状态,因为如果大量填栏,一旦染病,就会血本无归。一个农户如果填栏三头生猪,正常出栏两头,有一头染病死亡,则完全是“白忙活”。现在,生猪养殖行内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能不能赚钱,疫病防疫是关键,但是对大多数普通的粗放式养殖户而言,似乎运气更重要。让生猪养殖户恢复和保持生产信心,政府要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尽可能快地促使生猪生产走出低谷。在措施的出台上要尽可能地避免采用直接干预市场的办法,比如限价销售等。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加大蓝耳病疫情的防控力度。当前正处于蓝耳病疫情高发期,而且由于猪源紧缺,生猪大范围调运增多,有可能增大疫情传播,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要进一步健全生猪防疫经费机制,对蓝耳病的防疫应尽可能地对养殖户实行减免;对生猪死亡较多的养殖大户应出台补救措施,比如适当的补助、贴息贷款等。同时,要加大对种猪场和母猪生产专业户的扶持补贴力度,防止母猪锐减,致使生猪产业回升乏力。
?? 那么,生猪产业如何做到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 笔者认为,一是要真正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要针对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后的实际情况,努力夯实动物防疫基础工作。要建立和完善生猪疾病保险和补偿机制,提高养殖户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二是要加快推进生猪期货市场发展。期货市场是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温度计”和“望远镜”的功能,其对生猪市场调控的有效性远非猪肉储备制度等所能相比。三是应进一步加强生猪信息统计工作。欧美发达国家实行的全国性品种登记(种猪登记)和种猪场等级评审制度等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四是要加大生猪品种改良力度,抓好标准化生产,提高生猪品质。五是要以猪肉深加工为重点大力推进生猪产业化经营。六是要加强农产品绿色通道建设,降低市场交易费用,让利于民、让利于农。
?? 运动是永恒的,经济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当其处于顶峰时不可得意忘形,当其处于谷底时也不应过分恐慌。无论它怎样变化、运动,只要我们真正弄清楚了“蝴蝶的翅膀是怎样掀起飓风的”,找到了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我们总会有办法和对策的。当然,面对此类非经济性因素对市场的严重影响,我们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还需要高度重视。
??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州市委政策研究室)

责任编辑: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