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猪还没长大”肉价怎么就降了
作者:来源:时间:2008-06-10 15:02点击:次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供应减少、需求增加,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今年5月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上涨。对此,商务部、农业部、发改委几个部门联合调查出台的信息称,2006年上半年全国生猪价格持续大幅下跌,养猪户为减轻损失,宰杀母猪,贱卖小猪,导致今年上半年生猪存栏和出栏量严重不足。今年5月生猪存栏量比2006年同期下降15%-20%左右(见2007年7月14日新华网)。可见,前段时间各地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生猪供应量相对不足。 那么,近期为何会出现猪肉价格小幅下降的现象呢?常识告诉人们,与所有的生物成长发育需要一个过程一样,猪从仔猪到出栏,一般需要五六个月时间。鉴于今年头5个月全国生猪存栏量比2006年同期下降15-20%的情况,要从根本上扭转生猪供应不足的趋势,还需要一定时间。生猪供应没有大的增长,那么价格怎么会下降呢?合理的解释是,政府的积极作为发挥了作用。 近几个月来,根据中央、国务院精神,中央相关部委、各省相关机关乃至各级官员都围着“一只猪”转,从深入第一线调研,到规范市场经营,再到扶持生猪生产新政出台,做出了一系列艰苦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农业部反映,截至8月22日,全国共对1亿多头生猪实行免疫,目前发生所有生猪疫情,均被有效控制在疫点,没有扩散;财政部反映,全国对母猪等补贴款已陆续到户。广东省为落实好国务院要求的“每头能繁母猪补贴50元”的政策,省财政已拨出3400多万补贴专款(见《羊城晚报》2007年8月26日)。而各级注重生猪市场供应既促进生猪生产逐步复苏,同时也给了人们控制肉价上扬的信心。因此才会出现生猪产量未明显增长的情况下,猪价却出现回落。在各地纷纷传出猪肉价格下降的同时,对各级领导应该报以掌声。 但是,如果用逆向思维就会发现,猪价的涨落也反映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各级政府对生猪供应的不重视。在猪肉涨价的背后,既有着生猪生产出现滑坡的问题,也有着某些不正常的人为因素影响。比如,某些食品企业对猪肉实行垄断经营,一度减少了猪肉的供应,并借此哄抬价格;比如,某些地方以“创卫”、环境整治、建设新农村为名,对农民养猪场肆意整顿,大大挫伤养猪户积极性,从而影响生猪出栏率。 事实告诉人们,地方官员的作为与不作为对猪肉价格是有直接影响的。 现在,虽然猪肉价格有所回落,但各级官员绝不能掉以轻心。既然生猪生产养殖需要一个周期,那么,促进生猪生产就要讲求基本功,不能指望靠一时的拼劲儿,就一劳永逸地把猪价降下来。各级政府,仍应按价值规律办事,特别是要注重保护农民的养猪积极性,只有让农民得到实惠,生猪市场才会保证稳定的供应,猪价才会平稳回落。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