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生猪产业发展纪实
作者:来源:时间:2008-06-10 15:02点击:次
“条条大路通罗马”。在我市悄然成为黑龙江省东部生猪养殖基地过程中 , 这句话再次得到了验证。 虽说离出栏还有 10 多天 , 可宁安市渤海镇江西村养猪大户王颜岭的 30 多头育肥猪早就被吉林的猪贩子给“号”下了。从年初到现在 , 王颜岭家已出栏 240 头育肥猪 , 其中 80% “嫁”到了吉林。 而市畜牧局的统计显示 , 今年 1 至 8 月份 , 全市生猪存栏 72 万头 , 比去年同期增长 9.2%, 出栏 61 万头 , 增长 7.1%, 其中有 15 万头远销到了吉林、七台河、鸡西等地 , 全市的养猪户收入达到了 150 万元 , 比去年同期增长 20% 。 没有龙头企业的拉动 , 不少人都在寻思 , 养猪基地是如何悄然形成的 ? 生猪市场的“怪圈” 有一句歇后语说 , “胡同里赶猪――直来直去”。可在生猪基地的形成中却并不是这样。 1988 年 , 牡丹江结束了实行 5 年的生猪派养派购政策 , 将养猪业全面推向了市场 , 生猪和猪肉价格全面放开 , 随行就市。 在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调控下 , 此后的 3 年里 , 我市生猪存栏、出栏数均突破了历史最好水平 , 养猪真正成为了农民家中的“小银行”。 可市场这“手”调整供求关系并不总是温情脉脉。 1992 年 , 由于生猪出栏量猛增 , 猪肉价格上不去 , 我市的养猪业出现了大面积的下滑 , 这一“滑”就滑到了 1994 年。此后 , 我市的养猪业陷入了一个“怪圈” : 每隔两到三年 , 猪的存栏和出栏便要经历一个下滑――上升――再下滑的周期。 对于这样一个“怪圈” , “王颜岭”们有着深切的体会 , 养一头育肥猪 , 按 4 个月出栏算 , 纯利在 120 元以上时 , 养猪的人就多起来 , 当纯利在 120 元到 80 元中间时 , 养猪人不多也不少 , 当纯利低于 80 元时 , 就连“王颜岭”们都不想养猪了。 的确 , 市场经济有一条“硬”道理 ,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 价格反过来又影响供求。这“怪圈”就是供求关系不平衡造成的 , 只有跳出这一怪圈 , 我市的养猪业才能有大发展。 寻找跳出怪圈的“踏板” 跳出怪圈的踏板在哪里 ? 答案是 , 改变牡丹江的生猪生产供求关系。 环顾四周 , 牡丹江北靠煤城鸡西、七台河 , 西接哈尔滨 , 南连吉林省。这些地方不仅缺猪 , 更缺高品质的猪 , 优质才能优价。 从 2001 年开始 , 在市畜牧局的引导下 , 我市的养猪户开始奔起了“四化”。 ――猪舍建设的标准化 ,4 年里 , 养猪户纷纷扒掉了简易的猪舍 , 给猪盖起了“砖瓦房” , 在这样的条件下 , 生猪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猪种良种化。经过几年的大力推广 , 我市的“杜、长、约”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繁育体系已经建立 , 全市共有省级种猪场 10 家 , 占全省的 25%,2003 年 , 三元瘦肉型猪的出栏率达到了 60% 。 ――饲养科技化。不仅全市有价饲料饲养达到了 90%, 部分大场大户还进行了绿色食品认证。 ――免疫的规范化。全市 100% 的生猪实现了从出生到出售的全过程免疫 , 越来越多的养猪户“捧”起了《生猪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靠着“四化” , 牡丹江的生猪打进了吉林、鸡西、七台河的市场 , 而且为能抓到猪 , 猪贩子们出的价总是比牡丹江每公斤高出 0.2 到 0.3 元。 统计数字显示,从 2001 年到 2005 年,我市生猪生产存栏和出栏数量分别以每年 10% 和 20% 的速度递增,我市的生猪市场正在跳出“怪圈”。 让“踏板”再长些 没有龙头企业拉动,对俄出口不顺,虽说我市的养猪业正在跳出“怪圈”,但并没有真正摆脱“怪圈”。面对着悄然形成的生猪基地,市畜牧部门点到了基地发展的“软肋”。 据介绍,每年,光从绥芬河和东宁两个口岸出口到俄罗斯的生猪就达 3.5 万吨。结果是,出口猪肉成车过 ,就是没有本地货。 如何让“踏板”再长些?对此,畜牧专家支出两招。 一是我市现有的小规模大群体养猪的基础上,向大场大户规模化、工业化养猪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优良品种的普及率,降低生产成本,进入俄罗斯市场。 二是引入龙头企业,将生猪基地打造成产业带,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形成对生猪的深加工产业链,提高我市养猪业的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