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养殖小区催生饲养方式"变革"

养殖小区催生饲养方式"变革"

作者:来源:时间:2008-06-10 15:02点击:

    新华网浙江频道3月25日电  眼下,发展畜牧业面临着三大问题:一是从源头上解决“放心肉”问题,二是有效抵御畜禽疫病,三是解决畜禽粪便造成的面源污染。昨天,记者来到位于南湖区七星镇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的浙江绿嘉园牧业有限公司,发现养殖小区―――这种新型的畜牧业生产组织形式,可以有效破解上述三大难题。

    【绿嘉园见闻】浙江绿嘉园牧业紧挨着320国道,在采访的途中,南湖区农经局工作人员说,整个养殖场占地近150亩,年出栏肉猪2.5万头,存栏8000多头。听到这里,记者不禁担心,这个颇具规模的养殖场如何处理与周边农户的矛盾?

    下车后,记者把养殖场边上的小河仔细打量一番,流淌的河水中看不到一点猪粪。

    公司负责人冯尚连是省农科院畜牧专家。他告诉记者,养殖场采用“四化”养殖技术。一是标准化:场地建设整齐划一,肉猪饲养统一品种、统一规范运作;二是现代化:养殖场内配置自动喂料、喂水、温控、采光以及计算机整合系统;三是生态化:通过猪粪发酵、沼气发电系统,实现养殖场生态链循环;四是信息化:终端感应探头与终端计算机连接,对猪舍温、湿度和光照进行数字化处理,并下达控制指令。“这里完全按照国家科技部绿色产品饲养模式来喂养生猪,从猪舍、品种、饲料、兽药投入到疫病防治、畜产品检疫检验实行全程监管,泔水、剩余食物等传统喂猪方式都被禁止。”冯尚连说。

    记者怀着好奇想到猪舍看看,可工作人员告知,为防止畜病发生,猪舍一般情况下谢绝参观,就连饲养人员进去,也必须经过严格消毒。经记者再三要求,他们勉强同意了。在跨进养殖小区之前,大家的鞋底须在门口的小水池里浸浸消毒水。随后,还必须经过洗手消毒和辐射消毒。技术员顾勇介绍说,养殖小区实行繁殖、保育、育肥三区隔离,不同年龄段的猪分别“居住”在不同的区域,实行不同的养殖方式。这不,挺着大肚子的3号母猪“预产期”是明天,为防早产,饲养员提前一天就把它送到“产房”,享受“一级保护”。

    一年出栏2万多头肉猪,大量的猪粪又是如何得到妥善处理的?南湖区副区长柴伟龙自豪地说:“所有猪粪都得到了循环利用,对周边环境不但没有污染,而且节约了资源。”记者在现场看到,猪粪实行干湿分离,干粪通过添加菌种成为优质有机肥,每吨售价500元;污水则进入酸化池作酸化处理,经酸化处理的污水再进入厌氧消化池作厌氧降解处理,每天产生沼气220立方米。然后采用双燃料混合发电,用79%的沼气和21%的柴油,每天可发电440度,而牧场日用电量约为500度,两者基本持平;

    沼液又通过管道自动输送到无公害蔬菜基地作肥料。农户只需轻轻打开阀门,肥料便会流到田里。

    【采访札记】在浙江绿嘉园牧业的所在地――七星镇大树村采访时,有村民向记者坦言:“刚听说养殖小区选址村里时,心里交关担心,也曾打电话向‘市长电话’投诉。一年实践表明,养殖小区的生态养殖模式对周边环境几乎没有影响。”

    的确,养殖小区的出现,带来了饲养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它既给消费者提供了放心食品,又给自己营造了清洁的生产环境,而且有效破解了畜牧业发展中的污染问题。

    在绿嘉园牧业成功实践的基础上,今年南湖区又规划了5个类似的养殖小区。虽然受制于土地流转等多种现实因素,一家一户的养殖模式还可能生存下去,但是,人们的消费需求和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必将催生更多的养殖户寻求“变革” 。(嘉兴日报 作者:应丽斋)

责任编辑: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