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正确处理“公司+农户”关系
作者:来源:时间:2008-06-10 15:02点击:次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了南昌市奶农联合会和乳品企业之间关于“奶源是否饱和”的争论后,又发表评论说,奶农联合会要学会扮演双重角色,一是当好奶农利益的代言人,二是当好整个奶产品行业长远整体利益的代言人。我认为,这种说法过于理想化或理论化。在实际操作中,是很难实现的。
在组织方式上,南昌市奶产品行业采取的是“公司+农户”的模式。我觉得,这正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和其他地方农业产业化项目一样,公司和农户之间这种加法关系的建立并不完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不可避免,这种关系一定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最初,双方可能因为一种“义务”或“友谊”(可能由政府牵线搭桥)建立了这种关系,比如,葡萄酒生产企业的背后有成百上千的葡萄种植户,玉米淀粉加工企业的背后有跨州过县的玉米种植户;而药材加工企业肯定与一大批药农密切相关,蔬菜贩运企业肯定与一大批菜农密不可分。从理论上讲,二者应该相得益彰,按流行的话说就是“双赢”。实际情况也是,在农产品卖难的背景下,这些以转化农产品“为己任”的企业,客观上成了农民致富的牵引力或推动力;而当地大量的农产品,又为企业提供了低廉的原料,使其成本控制在源头上有了保证。
但终究有一天,在真正的市场风浪面前,加法关系的性质必然要发生变化,利益在友谊面前占了上风,而义务在竞争过程中则渐渐退后。奶牛养殖户总怕奶源过剩卖不了钱,而乳品企业总怕奶源不足要多掏些钱,这种“一个防一个”的心态是一种普遍存在;牛奶贱了伤奶农,牛奶贵了伤企业,这种关系也是生产流程中上游(原料)与下游(产品)之间永远不能消除的一种矛盾。
正如消费者只关心产品的价格,不关心生产企业的成本一样,公司也只关心原料的进价,不关心农户的成本。农户给公司算成本,像生产企业给消费者算成本一样,在一定意义上,都是自找没趣。国内目前很多的“公司+农户”组合,双方看到的市场景象并不对等,所以双方虽然是加法关系,但结果不一定是两者之和。双赢的设想,有时也会导致双输的局面。
那么,“公司+农户”的出路在哪里呢?说残酷一些,必须进入市场程序进行自由淘汰。应当承认,我们的有些想法过于简单化了,一则希望养牛的都有利可图,甚至会有“养多少牛赚多少钱”这样的平均主义念头;一则希望乳品企业与养牛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甚至会产生“为增加社会效益做出牺牲”这样幼稚的想法。“公司+农户”的关系,在市场面前,并不能代表一切;想利用这种关系在市场竞争中事半功倍,有时可能血本无归。
说和善一些,必须双方在利益基础上建立紧密型关系。也就是说,公司可以将农户收编,作为公司的一部分,建立纯粹属于自己控制的基地,使之成为公司的利益共同体和决策直达点。很显然,公司+农户的运作方式,大多含有企业办社会的成分,农户在心理上有一定的依赖性,而公司的决策又不能对农户产生直接作用,结果导致双方预期同时落空。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