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近日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猪肉价格涨幅出现逐月回落的态势,但仍在高位运行,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的影响还不能忽视。看到这则消息后,一个疑问在笔者心中油然而生:既然猪肉价格涨幅逐月回落,拱高CPI的真是生猪吗?
在媒体的知识普及中,我们了解到,食品价格占我国CPI的权重为33%左右,而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则占食品价格的2成。也就是说,猪肉在我国肉禽及其制品消费中所占比重再大,其对整个CPI的影响也不会超过7%。如果说去年5月份以来一轮猪肉价格翻番确实助推了CPI高涨,那么,在猪肉价格涨幅出现逐月回落的态势下,依然将CPI居高不下的责任记在猪肉名下,这合理吗?
虽然日前青岛出现的“10元猪肉”还只是部分超市的促销行为,但今年春节以来,全国多个省份生猪价格已经出现下跌趋势,其中河北邢台生猪价格每公斤由16.3元降到14.6元,降幅高达11%;山东莱西的生猪价格也已经跌到了15元/公斤。在生猪价格下跌带动猪肉价格下行的情况下,如果要说猪肉价格对CPI的影响不容忽视,或许只能怪猪肉在CPI中权重太小,其价格下降,无法撼动高涨的CPI指数了。
“肉贵伤民”,但在猪肉价格已经稳中有降的形势下,相关部门不能总紧盯着肉价说事,而应考虑CPI高涨对养猪户的影响,防“猪贱伤农”于未然。在笔者看来,目前居高不下的CPI对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有两个不利影响。其一是养殖成本持续上升。仅以饲料成本而言,今年1~6月,玉米每吨均价1451元,同比上涨169元;豆粕每吨均价3859元,同比上涨1800元,接近翻番。而进入7月份以来,玉米每吨价格涨到1660元,豆粕每吨均价涨到4860元,均创历史最高价位。其二是市场消费持续低迷。眼下各地生猪的存栏数和出栏量都已恢复甚至较常年有所增长,但因为CPI高涨抑制了肉禽消费能力,加上消费淡季的影响,今年春节后补栏、七八月份集中出栏的一批生猪能否卖出去,能否卖个好价钱令人担忧。
可以说,CPI的全面上涨,不仅改变了生猪市场的形势,也使每头生猪赚三五百元成为历史。如果说去年下半年农民补栏不积极,主要是因为担心疫病,那么对今年下半年来说,除了疫病,不断上涨的成本压力和持续低迷的市场需求将是影响农民补栏与否的关键。在成本增加和需求减少的双重压力下,莱西已经出现的“惜售”与“压价”并存的苗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