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德意志银行正在大规模布局国内的养殖业
作者:李亦菲 陈家林来源:南方都市报时间:2008-08-07 18:37点击:次
德意志银行注资6000万美元,获取上海宏博集团公司养猪场30%股份;高盛耗资2亿至3亿美元,在湖南、福建一带一口气全资收购了十余家专业养猪场……这些著名的外资投行结束了高高在上的身段,嗅觉异常灵敏地瞄准了国内投行所不屑的养猪行业。
在国内企业惊叹其快人一步之时,业内人士也担忧国内生猪行业产业链会否重蹈大豆覆辙,被攫取大部分利润的同时也也丧失了生猪的定价权。 外资投行争做猪倌 德意志银行正在大规模布局国内的养殖业———注资6000万美元,获取上海宏博集团公司养猪场30%股份,融资的同时进一步谋求企业的海外上市。近年来在天津发展势头很猛的农业产业集团宝迪也在进行大型私募,德意志集团也参与其中,计划注资金额同样达到6000万美元。 而与此同时,据报道,著名外资投行高盛近期耗资2亿至3亿美元,在中国生猪养殖的重点地区湖南、福建一带一口气全资收购了十余家专业养猪场。但消息人士透露,这些全资并购过来的养猪场并未自己经营,一般都是转手给他人承包,只控制最为敏感的价格部分。 这种有意思的局面同样发生在国内房地产商身上。记者了解到,不少房产商正纷纷“转身”养猪企业。江苏富腾农康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就从地产商转型进入生猪养殖行业,将在未来5年内投资12亿元实现生猪的规模化养殖,达到年出栏生猪180万头的规模。 现象背后的数据是,今年上半年农业投资增加非常快,和去年同期比增加了将近70%.专家分析称,国内的农业和食品产业链正在为国际资本创造千载难逢的投资机会,而在这方面,我国农业还是保持较大的开放态度,同时,这些领域外资的并购门槛并不高。 短期外资可控比例不大 事实上,盯上国内生猪养殖业的不仅是德意志银行和高盛两家。广东信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梁皓仪告诉记者,早在3月初,他在北京的一次讲座后,就被荷兰某银行亚太区高层拉去“吃饭”,该高层对国内“猪”产业的兴趣直言不讳,表示非常关注这一领域,并试图投资。对此,长江证券(000783,股吧)行业分析师乔洋认为,外资在目前国内通胀压力不减的情况下,毅然选择进入生猪养殖业,充分说明短期内生猪价格仍将维持高位。 农业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生猪出栏缺口将在3000万至1亿头之间,供不应求必然导致价格上涨。 粗略测算,高盛此次投资2亿至3亿美元收购的养殖场总产能在150万头左右,而目前养猪的头均利润约为200元,此次收购的年收益便可达3亿元。“因此,短期看,外资大规模进入国内养猪业明显是为逐利而来。”乔洋表示。 另一种猜测则与“生猪期货”有关。据了解,“生猪期货”去年开始已提上我国大宗商品期货交易所的推出日程。作为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与消费国,“生猪期货”将可避免生猪价格的大幅波动,并加剧行业内的规模经营和行业间的纵向整合。在此背景下,外资PE养猪行动的意义更耐人寻味。 对于外资的介入,业内普遍认为短期内不会对国内养殖业造成太大影响。因为国内年出栏生猪6亿头左右,与这个庞大的数字相比,目前外资涉及的几百万头的年产能尚小。中国农业大学肖海峰教授表示,预计外资进入养猪业初期规模不会大,因为养殖业存在疫情发生的可能,也是高风险行业,加上国内生猪养殖短期内还会比较分散,外资可控比例不大。海通证券(600837,股吧)(600837,股吧)高级行业分析师丁频也认为,外资此次大举收购将加快生猪养殖的规模化进程,还可以稳定国内生猪供应量,有力改善过去散户养殖的缺陷,减少价格波动。 未来沦为第二个大豆产业? 然而,一个更值得深思的问题是:长久以往,生猪产业会不会沦为第二个大豆产业———一旦上游被外资逐渐控制,价格则要受制于人。 “这个问题已经非常值得政府部门重视!”梁皓仪表示,“短期内可能影响不大,但十年、二十年后,则很可能被外资控制我国肉食链条上的某部分。”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其他分析师。丁频也认为此事值得担忧,“高盛等外资在已经占据国内产业链中下游的基础上,通过并购来入侵上游,进而控制整条产业链。最后极有可能将行业定价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可能存在的威胁还来自国际农产品(000061,股吧)链条。对国际资本而言,通过对上游商品的定价,对中游加工企业的控制,对下游渠道的掌控,将攫取产业链的绝大部分利润。中国大豆丧失定价权就是一个很好的先例。”乔洋进一步指出。 一生养殖企业的老总还向记者透露,今年8月,全国健康猪的存栏量仅相当于2006年初的30%,而猪饲料必需的豆粕价格已经从以前的2300-2800元/吨飙升至每吨4000多元,最高一度达5000元/吨。在目前肉价走低、饲料走高的情况下,国内养殖户的积极性不够高,也值得相关部门关注。 ■旁边报道 高盛不大可能抛售双汇 业内人士认为,高盛选择大规模全资收购中国规模化养猪企业,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在中下游的拓展已经占据有利地位:高盛控制了双汇集团46%股权,控制双汇发展(000895,股吧)23.7%股权。从产业链角度而言,这些控制行为给高盛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对肉制品渠道、品牌的掌控,为其涉足上游铺好了基石。 因此长江证券分析师乔洋认为,虽然近期市场有传言双汇下半年完成整体上市,高盛退出。但把高盛的一系列行为串起来,就可以看出,高盛不大可能如此行事。未来高盛可以选择将养殖企业包装上市,也可以选择直接注入中游加工企业。以中国生猪行业的市场空间和市场现状,完全可逐步地培育肉类产业链,对国内产业构成最大的威胁。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