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外引国际先进技术 推动生猪产业发展

外引国际先进技术 推动生猪产业发展

作者:晨曦来源:梓潼县畜牧局时间:2008-09-05 10:11点击:

  梓潼县仁和镇农牧系统研究网络项目是由国际家畜研究所支助,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饲料研究所与梓潼县畜牧局共同实施。项目实施期三年,于 2001年 12月至 2004年 12月。项目的目的是通过引进和推广世界最新技术,引进优良品种,把先进技术与地区自然优势相结合,通过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典型示范等方式,开阔农民的视野,转变农民的观念,提高种植和养猪技术水平,利用红苕养猪,帮助雨养地区农民降低养猪成本,增加收入,从而实现脱贫致富。从项目实施至今,仁和镇生猪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项目工作概况 

  梓潼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处长江中上游,气候温和,雨量偏少,年均降雨 900毫米,幅员面积 1440平方公里,总人口 38万,工业经济欠发达,是典型的丘区农业县。由于没有大江大河,缺乏人工灌溉系统,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主要是靠天吃饭。梓潼的物产丰富,种植业和养殖业是我县的主要产业,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小麦、花生、豆类、红苕等作物,饲养牛、羊、猪、鸡、鸭、兔、蚕等畜禽。 

  2001 年 12月,经过认真调查,反复比较,省畜科院饲料所最后确定在仁和镇天乐村开展试验点,选择了在天乐村 3社和 4社的 20户农户作为基点户,开展了一系列试验研究和推广工作。其中开展了多个配方的红苕藤和红苕青贮试验研究,推广了添加剂、浓缩饲料养猪,并作了大量的示范试验,取得显著的试验成果。 2002年 12月并召开了现场推广会,县政府、县农委、县畜牧局、镇政府、村社干部等 200多人参加了会议,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了试验成果。县政府要求县科技局、县畜牧局将这一成果作为 2003年重点科技推广项目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 

  2003 年,项目组为了进一步扩大技术推广面积,又选择了仁和镇白果村、爱国村、观龙村、烈火村、新民村、战斗村 6个村 238户农户作为基点户,同时引进了川薯 788、川薯 383、川薯 34三个优良红苕品种,并请来四川省农科院薯类作物专家王大怡教授为村民讲课。在 6个村大面积推广了红苕藤、红苕块根青贮技术,推广添加剂养猪技术。 2003年 7月国际家畜研究所匹索博士和赛散诺博士到项目区三个村(天乐、烈火、爱国)基点农户考察后,对项目工作进展和取得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4 年,项目组在进一步展开调查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良种红苕的种植面积,继续推广添加剂、浓缩饲料、青贮饲料养猪,扩大技术培训面积,使更多的人从项目中受益。 

  2005 年和 2006年,在继续巩固项目已取取的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了优质红苕种植面积,使良种红苕的种植面积已遍布全乡,并推广到大新、文兴、定远、宝石、文昌等乡镇,种植面积超过万亩。通过示范带动,已有更多的农户掌握了饲料青贮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大量运用,青贮饲料的使用已由养猪扩大到养牛养羊等,进一步扩大了膘王养猪添加剂的使用,使更多的农民从中受益。 2006年全球性养猪滑坡,猪肉胴体价跌至 6600元 /吨,仁和镇养猪由于采用了新技术,提高了养猪效益,生猪出栏仍增长了 30%。 

  项目共实施五年来,共为我县培训了农民及基层干部 5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 1万余份,赠送了大量的科技推广物资,良种红苕已推广到仁和、大新、宝石、定远、文昌等多个乡镇,种植面积达万余亩。目前,我县红苕利用率有了明显提高,养猪全部实现了使用添加剂预混料或浓缩饲料,生猪出栏周期缩至 4— 6个月,平均日增重达到了 700克。全县已推广红苕养猪专用饲料 2万吨以上,出栏肉猪 10万头以上。 

  二、项目工作取得成功的经验 

  1. 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了县委、县政府、县农委、县畜牧局、县科技局,仁和镇政府、兽医站、村社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各部门均派有专人联系项目工作,各级领导多次深入项目区了解项目进展,鼓励项目小组扩大规模 ,村社干部积极组织群众参与项目实施 ,按要求认真操作 .形成了政府抓项目管理 ,畜牧局抓项目实施 ,镇兽医站负责动物疫病防治 ,村社干部抓组织群众的局面。 

  2 、以基点农户为中心,向附近村社的群众辐射,带动更多农户参与项目工作。 2002年项目组在天乐村三社、四社用青贮饲料、添加剂养猪取得显著成效后,其它非试点户农户纷纷提出要参加项目培训,加入项目组,使用项目成果。 2003年项目组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了其它 6个村的群众参与项目,他们使用了青贮技术和添加剂养猪成果后,纷纷反映效果良好,猪长得快,成本低,效益好,并提出了进一步扩大项目实施面的要求。 

  3 、一项先进技术需要经过反复宣传,多次推广,经历较长的时间,才能被农所掌握。由于农民文化程度低,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差,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要想通过一次两次的技术宣传、培训就让他掌握一项新技术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在技术推广中采用了技术宣传、办培训班、现场操作、典型示范,对比试验,农户现身说法,再宣传、再培训、再示范等方式对农民反复培训。每次培训都要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切入点,把握不同的侧重点。特别是让农民现身说法,用农民朴实的语言向其他农户讲述他们对技术要点的理解和操作,更易于为农民所接受。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 .农户缺乏资金,无法投入更多的资金对圈舍进一步改造,低劣的环境条件限制了农户养猪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2 .农户养猪规模偏小,由于缺乏流动资金无法扩大规模,无法获得规模效益。普通农户每批饲养量在 2—— 6头之间,每年出栏量在 10—— 20头之间。 

  3 .农民文化素质低,观念落后接受新知识能力差,又未系统地接受种植和养殖知识培训,要使他们在短时间内改变传统观念,掌握先进的技术十分困难,需要对其进行多次培训,反复示范,不断纠正错误。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推广人员和推广费用,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四、今后的打算 

  1 、把仁和镇取得的成果向全县其它乡镇推广,把引进的良种红苕推广到全县所有乡镇。 

  2 、将饲料青贮等技术运用到草食动物的饲养上。 

  3 、进一步改良生猪品种,改养猪肉品质,提高养猪效益。 

责任编辑: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