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助农增收

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助农增收

作者:康大夫 编辑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时间:2008-09-09 15:13点击:

  “生态养殖使我们走上了增收致富路。”这是花溪农民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今年上半年,花溪区猪、牛、蛋禽存栏分别达到13.175万头、6.854 万头、115.968万羽,全区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12万吨、0.11万吨、0.32万吨。预计今年畜牧业产值将占农业总产值达38%,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借猪还猪”解难题

  以前,花溪区农民养猪规模很小,一户农户养猪最多不超过20头。2005年,通过引进贵州康宝种猪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燕楼乡谷蒙村推行“借猪还猪”试点,即公司先把种猪和饲料“借”给农户,由区农业局和康宝公司负责养殖农户的技术指导,直到种猪生产仔猪,农户获得收益后,再把种猪和饲料成本归还公司,养殖农户从中尝到了甜头,谷蒙村“借猪还猪”的经验很快在全区推广。

  花溪区先后引进多家省内知名企业,实施“龙头企业带动、依靠科技致富”的畜牧业发展战略,同时,花溪区先后从北京、内蒙、山东、湖北、台湾等地引进良种猪500余头、良种奶牛500余头、良种兔5000余只,通过先进科学技术与适用技术的配套组合,提高了该区养殖业生产水平和科技含量。

  针对农户缺乏养殖技术的实际,花溪区大力实施“养殖技术推广计划”,向养殖农户无偿提供猪蓝耳病、口蹄疫、禽流感等疫苗以及消毒药品,把猪、牛、兔、鸡等的养殖技术、饲料配方、疾病防治知识送到农户家中,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户的养殖风险,同时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采取奖励扶助措施,广大农民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新型模式”得实惠

  三年来,花溪区按照“农户自愿、政府统筹、企业带动、科学饲养、适度规模、整村推进”的原则,推进“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基地”、“龙头企业+协会(合作社)+农户”等新型养殖模式,使“松散型”养殖向“集聚型”规模化、专业化转变。目前,全区共有规模畜禽养殖场(户)共240个(户),其中生猪规模养殖场6个、奶牛规模养殖场2个、肉鸡规模养殖场1个、蛋鸡规模养殖场7个,生猪专业户93户、奶牛专业户26户、肉鸡专业户69户、蛋鸡专业户36户,农户从养殖业中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一头仔猪喂养6个月就能达到220斤左右,每天的精饲料成本不足3元钱,平均每头猪约有600元的利润。”黔陶乡富民养猪专业合作社的陈富荣满脸喜悦地计算着今年上半年的收入,“6月底,卖了48头仔猪、16头大猪,共计4.1万元的纯利润。”

  湖潮乡磊庄村大寨组蛋鸡养殖户王志荣乐呵呵地说:“鸡生病了,打一个电话,公司技术员就上门服务,卖蛋不用愁,公司以市场价格按时收购。”

  据悉,按照“稳定生猪生产、加快发展奶牛、突出发展蛋鸡产业、适度发展肉兔特种养殖”的养殖业发展战略思路,花溪区还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全区优质鸡蛋在贵阳市的占有率已由2004年的16%上升到今年的43%,上升了27个百分点。蛋鸡产业呈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正成为花溪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生态养殖”路宽广

  随着农户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优质良种的不断推广,花溪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坚持走“生态畜牧”产业发展的路子,打造“湖潮—党武—燕楼”生态畜牧业产业带,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增长方式。

  花溪区农业局负责人介绍,花溪区把发展生态畜牧业和农村生态经济相结合,一方面加强对规模养殖场(户)、养殖小区、种畜(禽)场的防疫、消毒、检疫、无害化处理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大力实施“四改一气”农村生态能源建设项目,推行“畜(禽)、草、果(药)、沼、水、路”六位一体的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种草养畜禽、粪尿变沼气、沼液成肥料、追肥育果蔬”的生态链。

  生态养殖业让花溪新农村建设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近年来,花溪区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成为我省唯一的国家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同时被省促进农产品加工领导小组授予“贵州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党武乡、湖潮乡优质辣椒示范基地,黔陶乡生姜、香细菜基地,青岩镇无公害次早熟蔬菜基地等7个蔬菜生产基地通过贵州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无公害产地认定”,豇豆、黄瓜等8个蔬菜品种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党武辣椒获得省级名优农产品认证。
 

责任编辑: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