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清洁养殖,生态江西的抉择

清洁养殖,生态江西的抉择

作者:鄢 玫 李晚成来源:互联网时间:2009-05-31 14:43点击:

 

      节能减排,这个诞生于工业领域的名词,伴随着畜禽工厂化养殖的兴起,已逐渐成为畜牧业必须冷静面对的一个棘手问题。不容回避,规模养殖的快速发展、大量粪污的集中排放,已对环境承载力构成巨大威胁。未经净化处理的畜禽污染物直接排入沟渠、池塘,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要发展现代畜牧业,又要保护好江西的青山绿水,就必须解决畜禽污染。这是对子孙负责、对产业健康发展负责的明智选择。向养殖污染宣战!5月中旬,“爱我美好家园,千场万户畜禽清洁生产行动”的启动,标志着为期3年的“清洁养殖”战役打响了。

  
      粪污处理成难题

  
      “猪粪是个宝,农家少不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要说农民,就连城乡中小学生都要参加积农家肥的劳动,“猪多、肥多、粮多”的循环农业意识深入人心。然而,在农产品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农民在田地里大量施用化肥,疏远了猪牛粪;随着养殖规模的逐步扩大,粪污处理成了难题。

  
      来自有关部门的调查表明,全省畜禽废弃物产生量一年约1.22亿吨,相当于工业固体废弃物总量的1.65倍。目前,全省生猪出栏2537万头,其中规模养殖场出栏比重达到68%,其中年出栏3000头的养猪场超过1300个,出栏万头以上的养猪场达300个。有专家算过一笔账,一头猪年排泄粪尿1吨左右,一个万头猪场一年产生的粪尿就是上万吨。

  
      畜禽排泄物与工业污染相比具有“双重性”,有效利用便是上好的有机肥,利用不好则会成为污染源。“梅岭景区遭养猪场污染”,“猪粪直排赣江,臭气熏天、污染水源”……近年来,关于猪场污染的投诉屡屡见诸报端,成为环保的一个新问题。不进行科学规划,不进行污染治理,其后果在沿海一些发达省份已有前车之鉴。福建龙岩的新罗区,地下水已遭受污染,为治理环境,今年开始,新罗区政府要支付2.2亿元费用。

  
      三年基本实现达标排放

  
      有人认为,江西为沿海和港澳地区提供优质活畜禽,把鲜美的肉品给了人家,把烦人的污染留给了自己。可生猪产业毕竟是江西的传统优势产业,占农业总产值近30%,是农民增收和就业的重要途径。畜牧业发达与否也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欧美发达国家,畜牧业占农业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我省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就我省经济发展水平看,在目前和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江西人还无法放弃养猪业;就全国的产业布局来看,江西也是国内重要的生猪和水禽生产基地。

  
      “只要转变发展方式,畜牧业完全可以向环境友好型升级。”省畜牧兽医局局长黄峰岩认为,“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进程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从5月中旬开始,到2012年年底,我省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实现畜禽规模养殖场(户)达标排放。”到2010年6月,年出栏万头以上规模猪场(户)、原种猪场、一级种猪繁殖场,五河一湖流域和东江源头的年出栏5000头以上猪场达到国家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到2011年6月,年出栏3000头以上规模猪场(户)、二级种猪繁殖场,五河一湖流域和东江源头的年出栏1000头以上猪场达到国家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到2012年底,全省畜禽规模养殖场(户)达到国家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充满信心完成目标

  
      全省现有各类规模养殖场(户)10余万个,短短3年时间实现基本养殖污染达标排放,这一目标实现的难度大吗?“确实很大,这是一场早晚要打的硬仗,晚打不如早打,这样我们付出的生态代价会更小。”黄峰岩局长表示,“如期完成目标还是有基础的,我们充满信心。”信心来自全省上下对生态保护的共识,生态环境好是江西的最大优势、最大财富、最大品牌。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不仅是每位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也正逐步成为每位公民的自觉行动。我省的上高、新干、定南、南康等生猪养殖基地县(市)相继以政府的名义,出台了畜禽养殖管理审批办法,有的划定了限制养殖区,有的制定了单个区域养殖规模不能超过3万头的规定。信心来自能够有效解决畜禽污染的一整套技术模式。从“猪-沼-果”模式,到目前推广的畜地平衡模式、环保模式、发酵床养猪模式、有机肥加工模式等,都经过了实践的检验。信心来自畜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有效减少畜禽养殖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和生活环境,可以降低动物疫病风险。对于生产绿色畜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也是必须的。

  
      畜牧业加速转型升级

  
      东乡良友畜牧公司在全省最早实行工厂化养猪,去年搬迁到新场后,占地200亩的场区年出栏2万头生猪,如此高的集约化程度自然是高效率、高收益。然而高密度的生产,排泄物处理成为总经理李家最关注的问题。他说:“建这个猪场投入1000万元,其中建沼气和污水处理项目就花费了100多万元。不解决好粪污问题,企业就无立足之地,疫病流行不说,周边的百姓也不会答应呀。”

  
      东乡是我省生猪调出大县,年人均出栏2.4头猪,规模化养殖水平达85%,已有22家万头猪场,正在建设的四五家新猪场都是2万头养殖规模。县畜牧局负责人介绍,大中型养殖户都有环保意识,但搞粪污治理投入很大,日常维护成本较高,而国家安排的项目资金有限,很难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去年全县20家企业报了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只批了4家。

  
      畜牧业快速发展与养殖污染治理出现不协调局面,难免有人对这一产业发展出现消极抵触情绪。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他们认为,这只是产业发展必须经历的阵痛期,不必因噎废食。

  
      以清洁养殖为目标,我省畜牧业正全面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从2007年开始,启动了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至今,有一大批规模养猪场(小区)实施了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等减量排放的猪舍建设或改造。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亮点是,国家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在江西被赋予更深的内涵,搞沼气建设的出发点是治理粪污,作为能源的用途退居其次。因而有专家建议“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可更名为“粪污治理工程项目”。

  
      我们欣喜地看到,畜牧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与种植业的农牧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融合。一场环保攻坚战已打响,一幅畜禽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蓝图已展开。蓝天、碧水、清新的空气将与现代畜牧业同存共荣。

   

责任编辑: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