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猪肉价格牵动产业神经

猪肉价格牵动产业神经

作者:佚名来源:猪e网时间:2011-12-21 09:46点击: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生猪市场,每年屠宰生猪数量超过5亿头,占全世界50%。但由于生猪养殖相对分散,供求关系不平衡,生猪价格波动频繁而剧烈,整个产业链面临着无法回避的风险。生猪养殖环节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中游,上游饲料生产因产品主要是工业化生产,其标准化程度高,集中度相对较高,但由于饲料企业盈利模式主要是赚取加工费,其议价能力弱,利润率水平一般在 3%左右。而下游的屠宰、加工企业的盈利模式与饲料企业类似,其盈利模式以赚取加工费为主,屠宰、加工行业目前企业众多,产能过剩严重,上受生猪价格上涨带来成本压力,下受国家管控(终端价格),成本转嫁能力偏弱,行业整体利润率低下。养殖户更是陷入了“赚两年,亏一年”的怪圈。

  2006年,由于生猪供应过剩,生猪价格大幅下跌,一些地方生猪价格最低降到五六元/公斤,而饲料等养殖成本不断上升,不少养殖农户挥泪斩母猪,造成2007年生猪供应偏紧,生猪价格大幅上涨,到2008年4月,部分地区的生猪价格曾达20元/公斤以上。2007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生猪养殖的政策措施,生猪供应大增,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三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4.56亿头,同比增长6.6%,其中能繁母猪增长12.4%,有效增加了供应、稳定了市场。但是供应增加必然引起价格下跌,自2008年4月中旬起,我国的生猪市场风向突变,生猪价格步入下跌轨道,普遍跌到12元/公斤的成本价左右,部分地区甚至跌到9元/公斤,从而生猪养殖又面临价格跌破养殖成本、“猪贱伤农”的新情况,市场又陷入了新一轮行业低迷期,给广大农民增收带来新的不确定因素,而紧接着迎来的又是2010和2011年的肉价暴涨。近年来,尽管国家和各地方政府采取了保险、养殖补贴、冻肉收储等一系列政策性调控措施,但效果都不明显,仍然解决不了生产稳定问题。而美国、德国、葡萄牙等欧美发达国家则采取开设生猪期货交易的手段,取得了明显效果,值得我们借鉴。

责任编辑:陈宠霞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